开创出元嘉盛世的宋文帝,为什么三次北伐都惨败而归?

为何会失败?

主要原因有三点:对手过于强大; 缺乏人才,不善用人; 军事行动手段固定单一,战术指导思想僵化落后。

第一、对手过于强大

刘义隆还算是一位明主,年少继位后诛杀权臣,手握政权,花了十几年的努力,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积聚了一定的人力财力,算是积累了一些基础。

但与此同时他的敌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经连续消灭了燕国和凉国,讨伐了山胡,团灭了夏国,实为一代雄主,文治赫赫。不但铲除了异己,而且避免了南北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局面,而且北方的“魏军团”经过一切战争,都变坚固了,士气很高。其内部政治也比较明确,民族冲突和派系纷争也大为缓和。当时进行北伐显然是不明智的,北魏的军事力量明显占优势。

第二、缺乏人才,不善用人

他在位期间的三次北伐,从第一次到第三次的统兵主帅、一起主将,除了到彦之牵强算得上位一将才之外,别的约略是一些弄臣、或白面墨客、眼高手低、鲁莽武夫之辈。刘宋王朝自武帝以来,很多能征惯战的老将、帅才每每横死。其直接后果是,看似文官武将齐全,但事实上在关键时刻谁也用不上。

第三、军事行动手段固定单一,战术指导思想僵化落后

宋朝地处长江以南,显然不可能建立和支持强大、高度机动的骑兵部队,主要部队是步兵和水兵。北伐战争完全是攻击性的任务,它体现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如煽动,绕行,散布,分裂,风暴和情报。很显然,宋军只会稳扎稳打地前进,没有新的战术和手段。

我们知道,那时候的战争需要强调突如其来的、迅速的、毫无准备的攻击,还要避免疲劳拖延战。比方说宋文帝的第一次北伐,根据事先定好的行军路线,主力队伍光是赶路就花了整整三个月,牵强霸占了一些魏军自动撤退后留下的城池,也已是强弩之末;待魏军随后出击,宋军一触即溃,转瞬攻守易手。所以在这种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情况下,如何能够胜利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6
部队是步兵和水兵。北伐战争完全是攻击性的任务如煽动,绕行,散布,分裂,风暴和情报。宋军只会稳扎稳打地前进,没有创新的战术。
第2个回答  2019-09-08
因为当时的宋朝人才缺乏而且士兵的素质都很一般,加上战略战术上的落后才导致三次北伐都惨败而归。
第3个回答  2019-09-06
主要是因为对手太强大,自己的战术和武器都不行,当时的宋朝国力衰弱,军事能力也不强,所以很难北伐成功。
第4个回答  2019-09-06
北伐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对手太强大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所以导致了宋文帝的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