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品怎么自我保护模仿

如题所述

大部分民间手工艺人面临生存的窘况。近些年,我国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有的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的被列为省市级,还有的被列为区县级。国家对于各个级别的项目以及项目传承人都给予相应的补贴与扶持。景泰蓝、雕漆、玉雕、牙雕、四大名绣、内联升的布鞋、瑞蚨祥的旗袍等等,这些项目被喻为传统手工技艺中的阳春白雪,国人尽知,名扬世界,它们凭着高超的技艺,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充分继承和发扬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有的非遗项目却举步维艰。手工艺人们单凭技艺不能维持生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呢?

首先,国家对于非遗项目以及传承人的补贴是按照项目级别的高低来决定的。国家级的重点项目补贴高,相应的,区县级非重点项目的补贴低。

其次,有的手工技艺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本身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玉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玉制品不仅仅局限于佩戴美观,摆放奢华,人们还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内涵,再加之近些年人们对玉石的投资收藏热情空前高涨,从而造就了玉雕技艺如火如荼的现状。相比之下,大部分的民间手工技艺则相对冷门,或者项目不具有代表性,这些技艺受重视程度弱,本身又创造不出大的经济效益,现在的处境只能是夹缝生存,惨淡度日。就拿刺绣来说,中国的四大名绣湘绣、蜀绣、粤绣、苏绣驰名中外,一绣难求。而在我国,各地域都分散着大量的民间刺绣艺人,他们的作品大多数只能在一些旅游商店或旅游景点出售,销售量不大,销售额也不高。

面对这种状况,人们不禁有些怀疑,那些非国家级的重点项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它本身的历史使命。每一个地区的民间手工技艺,都是当地数代人智慧的结晶,都具有本区域独有的特点,蕴含着当地的精神风貌、风土人情,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

艺术传承人极度缺乏。现在,各种手工技艺传承人越来越匮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立志于研究民间手工技艺的人少。如今,人们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接受着现代高科技产品的诱惑,追求快捷、时尚,很少有人喜欢踏踏实实地坐在那里搞一些手工制作。二是现实生活所迫,过去,人们从事手工技艺,是为了学会一门手艺,养家糊口。现在,各行各业就业机会非常多,人们已经不局限于靠手艺来生存了。三是出类拔萃的继承人少,因为从事手工技艺的人少了,相应地,出现各类名家大师的几率也就降低了。

那么,面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现如今的境况,我们的民间手工技艺又何去何从呢?

首先,要坚持不懈。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也得到整体提升,人们也能认可手工制作的价值,很多人致力于民间工艺品的收藏。民间手工艺品以它特有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灵动性,体现出它的优势与收藏价值以及升值空间。在这种大环境下,民间手工艺人更应该坚持不懈,担当起继承与传承的作用。

其次,要传统与现代结合,创作有时代感的作品,但不要搞得四不像。传统是历史的积淀与升华,一味继承传统,只会停止不前,被时代所淘汰;一味追求创新,则不被认可。新时代的传统民间技艺,应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

再次,传统民间技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找到出路,以求生存发展。例如藤编工艺,过去,藤编大多用于编织箩筐、簸箕等劳作用的工具,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这些农用工具已成历史。聪颖的手工艺人们开始独辟蹊径,许多藤编家具、藤编制品走进寻常百姓的家居生活,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这门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也得到了发展与升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商品市场为传统民间技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最后,地方政府要把国家支持政策落到实处。许多地方政府更侧重于经济发展,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认知程度不够,从而有可能造成专款不专用,或者支持力度弱。针对这种现象,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把政策落到实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3
自己原创的可以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