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产业结构调整范例

如题所述

地勘单位实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或进行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其目的是优化生产经营结构,使其产品或劳务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只有这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勘单位,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和发展起来。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形势下,可以把地勘单位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归纳为求生存、求发展,而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千方百计地保住已经占有的市场或业已存在的收入渠道;第二,要不断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促使经济实力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另一方面填补原有市场或收入可能失去的部分。而要做到这两点,必须不断地进行投资,保住现有市场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或劳务)更新,需要投资,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需要投资。可以说,投资是地勘单位持续生产经营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最关键的决策。特定的形势,决定了地勘单位的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勘单位的投资,是以地勘单位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为目标的,也就是说投资是为优化结构服务的。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的投资公司有很大的区别,即它不能单纯追求投资的回报率或资金的回收期,而要考虑现有的生产要素能否得到有效的运用,因而在生产经营结构调整上,地勘单位往往用三个指标来反映:

(1)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2)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占用的经营性资产占经营性总资产的比例;

(3)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从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例。

这三个指标,虽然在总的趋势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具体选择时,往往差距很大。如1997年山东地勘局收入、资产、从业职工在产业之间分布结构如表6-1:

表6-1

注:表中其他项包括:

① 收入,系指局机关经费及全局由地勘费支付的离退人员补贴;

② 资产,系指非经营性的房产;

③ 从业职工,系指全局的待岗人员数。

上表说明,地勘单位的投资方向要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制约,即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要安排现有职工。

地勘单位的投资效果,又反过来检验地勘单位结构调整的成败。凡是投资效果好的,产业结构调整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凡是投资效果不好,产业结构调整都受到了致命性影响。

在我们调研的地勘局和地勘单位中,投资效果比较好的有广西地勘局、陕西地勘局、广西柳州探矿厂、浙江十一地质队、宁夏物勘院等。

一、广西地勘局的业绩

广西地勘局从1994年起,通过总承包公路施工工程的契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投资,取得了多方面效益。1994年,他们利用承包钦州到陆屋一级公路(50.23公里)工程之机,组建了“广西地矿建设工程发展中心”(即工程勘探施工企业集团),并同时取得了工程勘探设计甲级、工程测量甲级、工程施工一级、工程监测与监理乙级的专业资质证书,拿到了进入多种工程勘察施工市场的“入场券”,可以进行工程总承包,执行国家一级施工收费标准。

钦州到陆屋一级公路工程是以土地换施工的合同,总造价4.5亿元,第一期为路基工程,造价1.3亿元,甲方仅拿出300万元作为开办费,其余用2700亩土地的使用权作价,支付工程价款。这种情况对第一次承揽公路工程的广西地勘局是严峻考验:干还是不干?他们干了,办法是利用土地作抵押,向银行贷款;贷款虽然有利息,但土地也是可以增值的。如今,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第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取得了多种效应:

(1)直接经济效益十分突出。由于发展中心具有工程总承包资质,可以执行省级收费标准,仅此一项,便可比一般地勘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高20%,在已完的1.3亿元总产值中获利数千万元。

同时由局直接承揽公路工程本身,也为所属地勘单位提供了工程施工市场。广西地勘局所属地勘单位,共有11个工程处参加钦陆公路修建,完成产值8000万元。这些产值完全是由于局直接经营的成果,因而构成了地勘单位经营的补充。二者是相加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没有局的这些经营,地勘单位产值就会纯减少8000万元;300余名在职职工就会失去一年的工作。

(2)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后续效益十分可观,这些效益,有的已经获得,有的将陆续获得。

① 已经出售950亩土地,收入7100万元,其中增值1800万元,占原价的34%。

② 利用土地自己开发。投资2100万元,建成正元大酒店;用土地和建筑劳务;折价400万元,换取钦州艺术学校51%的股权。

③ 用购买我方土地的便利,取得油气库总承包权,价款1.25亿,大部分由地质队承包,少量外包;取得深能码头填海施工权,总造价5400万元,获利2400万元;取得码头专用线施工权,收入1800万元,作价入股,获专用线股权30%。

此外,还有1350亩的土地使用权待开发或出售,其中有地矿散装码头、专用矿业码头、铜冶炼厂厂址等用地。

(3)通过钦陆公路的施工,还获得了“品牌”效应,显示了广西地矿建设发展中心的勘察施工能力,赢得了各方面的信任。截止到1998年,已先后承揽了如下工程:

黎钦铁路路基20公里,价款2000万元;

钦州土地局综合大楼建设,总造价2.1亿元;

1号市政工程,价款800万元;

广西贫困山区找水,价款1200万元;

钦陆公路铺设路面,造价7500万元。

把上述各工程价款加在一起,总数超过5亿元,其中大部分由广西地勘局所属地质队施工。

值得指出的是广西地勘局钦陆公路工程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不仅是工程施工市场的扩大,而且形成了最有效的投资。首先劳务换土地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土地是生产要素,购买生产要素,是典型的投资;其次在土地上建造大酒店、艺术学校(商业性),也是一种投资;再次,承揽钦陆公路路面铺设,换取的是25年公路收费权,更是投资。这些投资,不仅给广西地勘局带来了大量的资产增值(按现价,估计可达2亿元以上),而且还换来了一部分长期稳定的收入。如25年公路收费权、正元大酒店和艺术学校、铁路专用线的长期收入等。

二、陕西地勘局的业绩

陕西地勘局把重点投资放在矿产开发上,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效果,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到1997年,他们已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矿山或企业10个,形成年总产值9547万元,取得总收入9221万元,获得利润740万元,安置从业人员939人。1997年矿业收入已占当年地勘局总收入(28745万元)的32%,这个比例在全国各地勘局中位居第二,矿业已成为陕西地勘局的支柱产业。该局各产业收入结构1997年与1993年的对比见表6-2:

表6-2 陕西地勘局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表

表中所列的地勘业和建筑业,由于1997年和1993年在产业划分上不一致,故可比性很差。但矿业(采掘业)的增长却是准确的。即4年总收入增长2倍多(212.4%)。矿业占总收入的比例也比1993年增加16个百分点。1997年陕西地勘局矿山重点企业的基本情况见表6-3:

表6-3

注:本表各项平衡关系:①(9)≥(10)②(18)=(19)+(20)③(21)=(13)-(18)

上述矿山除1个持平外,其余全部盈利,投资效果十分明显。陕西地勘局为什么在矿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果呢?主要是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

首先,他们从80年代末期,就改变了地质找矿所追求的目标,不再单纯为完成“国家任务”而找矿,而是为自己开矿而找矿,或者为可以转让出去的地质成果而找矿,所以大大提高了地质找矿的经济效益。他们把“地质找矿为中心”改成“经济效益为中心”。当前开办的几个矿山,大部分是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所取得的地质成矿。

其次,他们从1993年开始,加大了对矿产勘查和开发一体化的投入。截止到1997年,已累计投入固定资产2000万元(不含流动资金和生活设施费用),形成了金矿选矿及简易选矿产能力900吨/日,1997年的黄金产量为1014千克。他们投入到矿山项目的投资,几乎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第三,他们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加大了围绕矿业开发的科研投入,先后取得了生物工程选金和汞锑矿分离技术的突破,其中由于汞锑分离技术的过关,搞活了一个大型汞矿,并大大提高了矿产品成本的竞争力。目前,他们正在与地方合资,加快矿山的建设。

三、浙江十一地质队的业绩

浙江十一地质队,在1993年还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当时一个300多人的地勘单位,年收入只有1152万元,在沿海地区属于低水平。而他们在市场上的主要收入来源工程勘察和基础施工,又受到个体户的严重挑战,止步不前。面对这种情况,他们认真分析了当时温州地区工勘和基础施工市场的形势,认为随着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土建工程将会越来越高层化、大型化。为了适应这种形式,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信誉与对手竞争。为此,他们制定并实行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1.加大投入,上规模,负债经营

他们认为,虽然在小打小闹的市场上地质队竞争不过个体户,但是在技术上和信誉上地质队远比个体户有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承揽大项目的必要条件。因此,他们决定上规模,瞄准大项目,开展攻关。但是要上规模,必须有投入,而且需要较多的投入。而投入的来源只能靠自己,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必须敢于负债经营,借鸡下蛋。于是他们利用地质队信誉,向银行贷款,购置设备。从1993年到1995年,先后贷款800万元,购置大型基桩施工钻机、空压机、GPS-15型工程钻机、挖掘机、ST120推土机、ZL-40型装载机、俄产卡玛斯自卸载重汽车、东风载重汽车等几十台套。利用这些现代化装备,加之原有的技术,迅速打开了局面。1994年,当年就实现货币总量2805万元,比1993年增长143%,净增1653万元。1995年又实现贷币总量3845万元,比1994年增长37%,净增1040万元。节约与收益,1994年达到164万元,比1993年的77万元,增长130%。1995年达到208万元,比1994年增长27%。这个效益,是在偿付银行贷款利息之后获得的。所以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只要资产利润率高于银行利率,负债就是可行的。

2.横向联合,搞资本经营

他们在工勘和基础施工市场取得良好成果之后,想到的不是如何享受这些成果,而是如何利用这些成果,去实现更大的战略目标。于是他们又开始实行第二步战略。

他们认为,工勘和基础施工市场虽然现阶段很景气,但毕竟市场容量有限,加之产业单一,一旦出现风险,难以调节。因此决定,利用积累的资金,配以银行贷款,投资多种经营。但是他们又感到,地质队搞多种经营,比如搞工业生产,实在没有优势,风险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决定选择效益好的企业,搞长期投资,实行资本经营。同时派人参与生产经营,学习本领。1995年,他们出资250万元,投入温州泰恒光学有限公司,占该公司25%的股份。当年即分得出资额30%的红利,资本经营又取得了初步成功。

3.进军三产,搞多角经营

他们在取得工勘、基础施工规模经营效益和对外投资的资本经营效益之后,继续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前进,那就是追求长期的持续稳定的高效益的发展。他们一方面抓正在生产的一些产品和劳务,另一方面又在准备开辟新的产品、劳务或产业;同时还在构想更长远的发展方向。其发展思路是:充分利用大队部现有的空间,发展第三产业,变非经营地产为经营地产,从而实现多角经营战略。利用现有地段,搞旅馆、饮食服务业、开办商店、出租写字楼等,可以建立更为稳定的产业群。这样的产业一旦形成,不仅可以保持相当规模,不断升值的不动产,而且可以稳定地安置一大批人员。它与已有的工勘、基础施工产业、工业企业、对外投资相配合,可以最终实现第十一地质队经济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四、宁夏地勘局物勘院的业绩

宁夏地勘局物勘院投资效果显著,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已基本到位,原有的劳动力除自愿离职外,都得到了安置。

1997年物勘院的收入为1980万元,其中商贸服务收入60万元,岩土工程收入840万元,造纸厂收入800万元,物探工程收入140万元,预算内拨款140万元(除16万元是补贴,20万元是工作费用外,其余全是专项),人均年收入9000元,为全局之首。院内的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已基本到位。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物勘院在宁夏这样并不发达的经济环境下,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原因是投资效果好,结构调整选项比较准确,项目实施和投产之后的管理比较过硬。

物勘院原是宁夏地勘局的物探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它的结构调整的幅度和力度最大。1997年,预算内安排的物探工作只有20万元,相当于该院年总收入的1%。其余的99%,都是原来于调整结构后的产业。它的成功就在于:

(1)关键是有一个长远发展战略。早在80年代末,他们就认识到物探专业在宁夏不会有多大市场,但是岩土工程,主要是软地基处理,对地处河套地区的宁夏却大有可为。于是他们利用人员素质的优势(学理科的大学毕业生多),开始研究软地基处理技术,并投资购置设备、揽活施工,结果很快获得了成功。随后几年,他们不断改进技术,越干越精,不仅站住了脚跟,还被宁夏建筑设计部门认为最可信赖的基础施工单位。如今他们的软地基处理保持宁夏7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他们在岩土工程上立足之后,便考虑到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为了调节风险,又筹建商贸中心,办农机批发市场,建综合服务楼,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这一决策使物勘院全部在职人员都得到了安置,职工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他们投资项目选的准,而且投产后,经营管理搞的好。有4个特点:

① 院部主要管决策,二级单位搞经营。该院已有的几个支柱产业,都是院领导精心策划出来的。

② 院部真正做到精干。工作人员只有13人,设4个部,即财务部2人、人事部3人(党务在内)、企划监审部4人,公关部4人(包括办公室、宣传干事)、基建监工和其他2人。

③ 院部对二级单位实行利管费承包,包死基数,且收入后,首先确保上级。

④财务集中管理,所有二级单位财务人员都是院部财务部派出人员,二级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必须通过财务部“内部银行”办理。这就从根本上控制了所有收入和支出。

许多有条件的地勘单位实行的“门前开发”,投资效果普遍看好,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安置效益。

内蒙古地勘局第二水勘院,利用办公楼和马路之间一条过道,投资34万元修建23间平房,然后租给23名待业职工每人一间,让他们自己从事个体经营,定期向院交房租(优惠价)。结果,不仅解决了23名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而且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建房投资,三年多即可收回,投资回报率高达30%。虽然这个优势不是每个单位都有的,但是通过主动的开拓创造,有的也可以增大市场机会。前面提到的宁夏地勘局物勘院地处银川市边角,可他们与建设银行(出资)、工商局联合,办起了农机及配件批发市场,尽管两年多没有见到效果,但到了第三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把沉静的地段搞热闹了,在此基础上他们兴建综合服务大楼,大搞“门前开发”,成功地发展了第三产业。

山东省地勘局第七勘院,在临沂市地处批发市场边缘,他们投资300多万元在马路沿边修建了两层楼的商店门面,对外出租,同时在院内又腾出空场,搞停车场,年收入达200多万元,还安排了70多人就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