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种子商品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如题所述

  农业的基础在于种植业,种植业的延续与发展依赖于种子。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创造了选种技术,选出了大量的优良品种,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正是依靠它们,各种种植活动才能年年复始地得以进行在农业生产中施肥、灌水、田间管理等增产措施,都必须通过良种才能发挥作用。除种子外,各种增产措施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施肥量、灌水次数与数量、农药的喷洒、铲地的遍数等都是有限的。唯独品种改良的增产潜力几乎可说是无穷近的。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必由之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栽培技术、环境条件都是影响品质的重要因素,但提高品质,最关键的措施还在于采用优质的品种。近年来我国苹果品质提高很快,这主要得益于苹果的品种改良,占主导地位的“国光”苹果大面积地被“富士”等优质苹果所取代。菜豆、黄瓜、南瓜等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极大的提高了这些蔬菜的品质。当前广大育种工作者越来越注重专用品种的选育,如鲜食玉米、高油玉米、面包专用粉小麦等等,更进一步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不利的环境条件,如旱、涝、低温、盐碱、病虫害等等。通过品种选育,如抗盐筛选、抗病育种、抗虫育种等,可有效地提高作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及抵抗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
  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的作用,而且由于推广熟期配套品种,还能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在小麦、夏玉米两熟制的地方,由于推广中晚熟玉米和早熟小麦品种,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条件,发挥了品种的增产潜力,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在南方稻区,由于应用了双季稻熟期衔接的品种,结合采用水早熟期相宜的作物品种,改进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蔬菜保护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促进了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发展。优良品种能促进作物向新的区域扩展,从而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我国育成的蛋白质和油脂含量高达63%的大豆新品种东农36,比已知最早熟品种“快枫”等,早熟5一19天,从而使我国大豆产区向北推移了100多公里。我国育成的抗寒、早熟、对光反应不敏感的水稻品种,是北纬50多度的地区也成为我国水稻栽培区。耐贮藏运输品种的育成和推广,是我国蔬菜生产实现了南菜北运、西菜东调、北菜南销。
  种子的生产与利用是伴随农业生产的出现与发展同步进行的,我们的祖先在选种、种子干燥、贮藏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只是到了近代随遗传学与育种技术的发展,种子的生产加工经营才成为农业中的一项独立产业。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规范化,育、繁、销一体化,生产用种商品化是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既定目标,依托种子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己成为许多地方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早在建国初期,全国各级农业部门成立了种子机构,实行行政、技术两位一体。1950年,农业部召开华北农业技术会议,制定了《粮食作物良种普及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就地选种就地推广的原则,农村普遍实行“家家种田,户户留种”,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这种方式只能适用于生产水平低的状况,由于户户留种,邻里串换,易造成品种混杂。这期间农村普遍成立了农村生产合作社,原有的家家种田,户户留种已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中央政府在1958年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主要依靠群众,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的调剂,即“四自一辅”。当时的种子机构实行了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经营方针,种子经营从繁育、选择、留种、用种、储藏、保管一条龙,有效地防止了品种的混杂。近年来,国家再次将种子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各地也陆续建立起种子机构,各级种子机构都是农业行政部门的直属单位,依靠行政权力和技术指导,完成良种推广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