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到"印象主义"阶段,风格发生巨大变化原因。

并附参考资料的出处

首先,如果对19世界欧洲绘画有较深入的理解的话,不会认为西方绘画到“印象主义”阶段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
综述一下通常人们认为印象派风格上与传统流派迥异的特点:①以莫奈为代表的豪放笔触和稠厚得像粥一样的色层;②马虎的造型和模糊的轮廓;③鲜艳丰富迷乱的色彩;④文学性的缺失。

逐一分析为什么这些变化不能称之为剧变:
①,从威尼斯画派开始,提香就开始探索色层的厚度和笔触的肌理所带来的油画语言的独特魅力,笔触语言后来一直是西方传统绘画重要的审美特征,格列柯、鲁本斯、伦勃朗、哈尔斯、夏尔丹、庚斯博罗……还有很多画作,都可以从淋漓酣畅的笔触中去感受生动的气韵,(当然,习惯看印刷品的话往往会忽略这种美感),笔触语言在西方绘画中的地位就好像皴法与描法在中国画中的地位一样重要。只是印象派出现的19世纪刚好出现了追求泯灭笔触的新古典主义,所以常被并置对比并认为印象派的笔触是一种创举,其实不然。伦勃朗的画比印象派厚多了,要看伦勃朗作品中某些局部,比印象派还要印象派得多。

②,模糊也不是印象派的发明创造,文艺复兴时候的艾尔·格列柯的画就很模糊,不仅不刻意收束轮廓,格列柯画面的人物还变形,只是格列柯并不用色彩来造型,他用的是传统的明暗造型法。印象派只是希望通过抖动的笔触模糊的边缘去表达光在瞬间给人视觉留下的最真实的印象,他们在表达光的理念上是延续了巴洛克的思维模式,就是变化和运动的视觉,如果多看巴洛克时期的大场面绘画,会发现这种形体的不确定感早已有之。

③,追求色彩的微妙对比是从威尼斯画派开始,古人早已了解色彩冷暖与形体关系的奥秘,但是从构成学角度来看,一幅作品如果明暗对比强烈,则必须减弱色彩对比以协调整体视觉印象,相反如果一幅作品色彩对比强烈,则必须削弱明暗对比,这就是一幅作品只能有一个因素作为主角的奥秘。古人一直醉心研究明暗调子对绘画表现的作用,到了古典主义更是如此,但绘画史上一直有画家不囿于此,喜欢追求在稍稍减弱明暗对比的情况下去探索色彩的表现力,比如维米尔。印象派之所以能够将色彩魔术表演得如此精湛,多少也得意于批量生产的管装颜料的诞生。
在管装颜料诞生以前的漫长时光里,油画家每天需要先磨制和调配适量颜料再开始作画,这导致画家少有即兴的可能性,只能尽量按计划行事,且每次使用的颜料种类尽可能少和固定,因为当天如果有用不完的颜料,就会造成浪费,而古代矿物颜料大部分是比较难得的东西。到了19世纪,出现了机械化的工厂式的颜料生产方式,也出现了可以长期保持新鲜的管装颜料,这导致画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即兴的可能性,画家在能够不考虑浪费的情况下,自然会选择尽可能多种的颜料来作画,这节省了很多调配中间调子的时间,而且导致了画面色彩的丰富和炫目。包括莫奈、比沙罗那些写意而奔放不休的笔触,都得意于颜料的现成。

④文学性的缺失,这不是印象派提出的,是写实主义就已经开始排斥文学性了,他们出现在印象派的前边,印象派是一些反对用绘画替政治说话的人,他们自然不愿意用画讲故事,在他们看来自然才是永恒唯美和值得描绘的东西。他们是风景画家和风俗画家。但是风景画和风俗画也不是从印象派开始的,从17世纪欧洲就一直有风景画和风俗画的分支和传统,比如荷兰小画派。

综上,印象派的诞生是一个必然的契机所致,它在内在精神和外在技法方面都有着和传统深厚的渊源和继承。如果可以摘掉历史故事的传奇性的有色眼镜,会发现它只是把一些传统绘画中的方面集成起来,把一些古已有之的特色向着极致的方面推进了,它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但对于一个从小就参观卢浮宫看尽各个时代绘画的西方人来说,印象派的风格并没有什么称得上天翻地覆的革命性。

参考资料:《西方美术简史》、《艺术风格学》、《艺术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2
  西方绘画在发展历程中,画家总是将当时的科学成就引进艺术创造之中。由于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成果问世,后来又经查理士·亨利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使追求创新的画家们深受影响和启发,他们尝试着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新的色彩关系分析,并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结合,太阳光是由七种原色组合而成。如果离开了光和色彩便没有这个世界。他们还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光”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罢了,它本身的意义是次要的!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
  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将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瞬间”的印象上,这就导致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感觉的现象,从而否定事物的本质和内容。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只重艺术的形式,忽视乃至否定艺术的内容。如支持印象主义的左拉所说:“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所以我们在印象派的画中所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充满空气感。总的说来印象派创作只重感觉,忽视思想本质,以瞬间现象取代之;以习作代替创作;以素材代替题材;以偶然代替必然;以次要代替主要的。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这标志着与传统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决裂。所以说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不可否认印象派画家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他们倡导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出现不寻常的新鲜生动的感觉,揭示了大自然的丰富灿烂景象,这是对艺术创造的一大贡献。他们的艺术是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的,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他们的艺术创造是具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064.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5
  印象主义(impressionl9n)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据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吏多地注意绘画语言本身。在印象主义内部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画家群。一是以德加为代表,一是以莫奈为代表。当然也有的画家介于两种类型之间。早在60年代,一群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对保守的官方沙龙压制青年的创造精神深感不满,他们以库尔贝当年反对官方艺术的斗争精神为榜样,团结在受到官方沙龙冷淡和买落的、富有探新勇气的马奈的周围,形成一个与官方沙龙相对立的集团。
  印象主义简介: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