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泥盆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如题所述

祁思敬等(1997,1999)将秦岭的金属矿床分出3个重要成矿系列:①古老基底岩系在长期隆升边界拆离和相关热事件影响下形成的金矿成矿系列;②晚古生代陆缘裂陷盆地中与海底喷气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并在随后造山期演化中形成的铅锌铜金银成矿系列;③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小侵入体有关的钼多金属金银成矿系列。孙省利等(2001)将其分解成5个系列,分别是泥盆系以海水沉积作用主为的铅锌铜成矿系列(厂坝等)、泥盆系海水沉积成矿与后期改造成矿并重的铅锌-金成矿系列(毕家山铅锌矿、小沟里金矿等)、造山期及其后由于热液活动导致的成矿系列(焦沟铅锌矿、大沟里金矿等)、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以及与次生成矿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

我们根据秦岭泥盆系中铅锌矿、金矿的发育特点、矿床成因类型及相系间的关系,将泥盆系铅锌矿、金矿划分出3个成矿系列。需要说明的是,在泥盆系中,还发育有大量的铜、锑矿化,局部还出现钨(钼)、镍等矿化,由于不属本次的研究对象,故未包含于下述的成矿系列中。

1. 喷流沉积-后期改造系列

此系列包括以厂坝-李家沟、洛坝矿床为代表的以沉积为主的矿床端元,以朱安沟、庙沟、小峪河等热液脉型矿床为代表的后期强烈改造的矿床端元,也包括了西成地区与SEDEX型有关的大部分铅锌矿床。

虽然洛坝矿床遭受了后期强烈的改造,但这种改造作用更多地表现为对矿体的机械破坏,通过大规模的断裂逆冲作用将矿体及灰岩冲断为大量的断块,近喷口相的原地喷流沉积作用特点并未根本改变。厂坝-李家沟矿床经历了后期强烈的变质变形,但变质过程中无大量外来物质的加入,全面保留了沉积的组构。朱安沟、小峪河、庙沟等铅锌矿床则完全呈含矿石英脉充填于印支期变质作用形成的裂隙中,主要以S2面理为代表。西成地区为数众多的铅锌矿属于中间类型,包括毕家山、尖崖沟、邓家山等,主要铅锌矿体仍赋存于灰岩-千枚岩间,部分矿床中残留有少量的沉积组构,但大部分矿床的铅锌矿体(石)之结构构造更多地显示出热液成矿作用的特点。它们是印支期强烈改造作用的结果,在改造过程中,有大量的外来流体的参与。

西成南、北两个铅锌矿带成矿特点不同,具有不同的成矿环境与改造历史,据此,我们将秦岭泥盆系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系列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系列。

(1) 喷流沉积成矿-后期变质系列

以厂坝-李家沟、银洞子-大西沟矿为代表。这一系列的特点是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海底喷流沉积过程中,主要矿化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矿石具有明显的沉积特征,不同矿床依后期变质作用程度构成系列。厂坝-李家沟矿床变质变形强烈,虽然矿床主体仍以层状为主,条纹条带是主要的矿石结构,但也有一部分矿化沿后期S2面理分布。

(2) 喷流沉积-再造成矿系列

按照后期改造作用的程度,西成盆地的矿床由弱到强大体排列顺序为:洛坝-毕家山-邓家山、尖崖沟-焦沟、庙沟-朱安沟、小峪河。这一系列的矿床由于喷流作用发生于浅水环境,在喷流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分散于喷口附近较大范围的沉积物中,大多未形成铅锌矿化富集,只有部分矿床因成矿物质在海底表面下的交代作用富集成矿,以洛坝矿床为代表。毕家山矿床含矿层中发育大规模生物礁,矿体上盘发育一层炭质千枚岩,矿体中多处发育微石英岩,角砾结构普遍,矿体中普遍含铜。这些特点显示出该矿床主体可能与后期改造作用有关,矿体赋存于背斜转折端和倒转翼,但可能存在部分类似洛坝的矿石。邓家山、尖崖沟矿床完全受控于背斜构造,主要铅锌矿体分布于灰岩-千枚岩界面上,少量的铅锌矿体沿灰岩中的裂隙(S2)分布。朱安沟、小峪河铅锌矿完全受断裂系统的控制,朱安沟矿床铅锌矿体赋存于S2面理中,小峪河铅锌矿呈铅锌矿化石英脉,它们的S、Pb同位素组成及其他一些地球化学特征与西成主要类型的铅锌矿间存在继承性,这类脉状矿化代表了该系列的另一端元,即热液矿床端元。

2. 碳酸盐岩容矿的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系列

以代家庄铅锌矿床为典型,属MVT型矿床。

这类矿化主要分布于宕昌县代家庄—庞家地区,目前发现的矿化主要分布于宕昌-礼县断裂以北,以铅锌矿为主,其中,铅锌矿赋存于灰岩-碎屑岩界面附近灰岩一侧,以锌为主;而铅矿化主要出现于灰白色碎屑岩一侧,铜矿化出现于紫红色碎屑岩一侧。

近年来,沿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陆续发现或确认了大量的碳酸盐岩容矿的低温热液型(MVT型)铅锌矿化,如西昆仑(祝新友等,1998)、滇东北(王奖臻等,2001)以及青海玉树地区等,这些铅锌矿化与古近-新近纪盆地卤水的活动密切相关。这些地区MVT型矿床还存在巨大的找矿前景。

3. 金矿成矿系列

秦岭泥盆系的金矿赋存于不同层位的碎屑岩中,矿化主要受岩性、变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对礼县中川岩体周边、西成、凤太等地区金矿的研究,斑点板岩作为围岩是这些矿床共同的特点。这些斑点与热变质作用有关,但斑点组成不同。我们根据这些斑点反映的热变质程度的差异,将这些地区的金矿串联起来。

1)黑云母型:斑点的变质矿物以黑云母为标志,有时出现十字石、堇青石、红柱石等,变质程度高,附近有大型花岗岩基。这类矿床主要出现于中川花岗岩周边地区的中泥盆统中,包括李坝、金山、马泉等。

2) 黑云母绿泥石型:斑点变质矿物为共生黑云母和绿泥石,伴随有碳酸盐矿物,热变质程度中等,离花岗岩侵入体有一定的距离,矿区附近有大量的脉岩活动。矿床以八卦庙金矿为代表。

3) 绿泥石型:斑点变质矿物为绿泥石,伴随有碳酸盐矿物,热变质程度低。矿区附近有脉岩活动,矿床以小沟里-三洋坝金矿为代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