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周:浪潮之巅与硅谷之谜 | 一年读书300本

如题所述

用一小时时间速读,用一生时间精读
这是无悔在2017年阅读的第15~17本书

第3周关键词:吴军

对的,就是那个得到里开 <硅谷来信> 专栏的吴军,就是与那个在专业味极强的制药圈里首讲哲学的吴军同名同姓的吴军。

这两本书中介绍了非常多的硅谷以及美国的科技企业,把它当成故事集也可以,把它当成科技信息文集也可以。在一个集中的时间里能读到那么多耳熟能详的科技公司的故事,着实过瘾。IBM、英特尔、思科、雅虎、惠普、摩托罗拉,等等。

读《浪潮之巅》,真的就像享受在海里冲浪一样,一波又一波,冲到浪尖,又随后不可避免的随波而下。

读书原来也能让公司变得更加立体起来。

赶上做一次弄潮儿,就有可能功成名就,难得的是能赶上一次又一次。书里就介绍了这样的三家公司:诺基亚、3M和GE。

3M和GE现在在其各个领域里依然是不可撼动的霸主,但是如今的诺基亚已落到其又一个低谷之内,不知是否能再一次的完成华丽变身。

读书时不禁又想到存量这个概念,那些死守着赚钱的存量不放的,好多都被拍死在沙滩上了,也就是遭遇了"创新者的窘境"。看来日子好的时候一定要有心思舍得扔东西,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

作者完成书的时候,如今当红的那些科技明星公司有的刚刚诞生或是刚刚起步,比如Facebook,LinkedIn,Uber和Airbnb,因而书中并没有对这些公司有任何介绍。不知作者是否有计划,再出一个第三册呢?

书中的公司多数位于硅谷,于是乎,不可避免的要聊一聊同样位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到底是斯坦福成就了硅谷还是硅谷成就了斯坦福?没有那么绝对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事儿,在这一点上,《硅谷之谜》介绍得更多。

在斯坦福大学这一节中,我感受最深、最想分享的是下面这段话:

看完这本书,对斯坦福的好印象又加深了一层。

~ ~ ~ ~ ~ ~ ~ ~ ~ ~ ~ ~ ~ ~

《硅谷之谜》其实更像是《浪潮之巅》的姊妹篇。

《浪潮之巅》是从时间和公司这两个维度,绘制了一幅以硅谷为中心的企业长卷,《硅谷之谜》则是以硅谷这个地方为核心,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是什么原因让硅谷成为硅谷。

硅谷的叛逆精神独树一帜。为何特殊,只因对叛逆的宽容。从A跳到B,带去了在A时的技术,在其他地方,早就上法庭打官司了,但是在硅谷却不会。硅谷更像是一个庞大的超级航母式企业,所谓的人才流动,只是从这个超级企业的左手换到右手而已。在叛逆精神下,没那么多的心理负担,省了多少的沟通成本,释放了多少的创新活力啊。

读过LinkedIn的《联盟》,对联盟这种新的雇佣关系很是欣赏。《硅谷之谜》里对此也有阐述,这样看来,是硅谷早早孵育了新型的雇佣关系这种文化,而LinkedIn将其发扬光大,并汇总成书。

契约合作关系是未来的合作趋势,只会越来越多,越早领悟并认同以及实践这个,越早受益。尤其是过几年后00后都要杀入职场了~~

作者提到了信息时代的三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比较理论化,我自己一时还没消化完全。但一个观点我很赞同,就是这些理论给出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也即全新的方法论。如作者所言:

对比中国,非常相似的就是深圳这座城市。深圳没有多深的大工业时代基础和历史积淀,人口也是相当的多元化,同时也是非常鼓励创新。不得不说,当下的深圳是个打拼的好地方。

如果想好好的了解硅谷,就来看看这本《硅谷之谜》吧!

PS:吴军老师的另外两个系列,大学之路和文明之光,已经列到之后的读书清单里了。

这是QUOTES的分割线

Each night, when I go to sleep, I die. And the next morning, when I wake up, I am reborn.
-- Mahatma Gandhi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