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 10 年了,你还会用它分享自己的生活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4-21
微信朋友圈功能推出至今已经十年了,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是不太喜欢再用朋友圈来分享自己的生活了,一方面,通过朋友圈来分享自己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会让自己朋友圈的其他人觉得自己有一些是在刻意的炫耀或者是刻意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了,一定程度上会让其他人产生反感的情绪,毕竟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喜欢比较低调和内敛的人,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这些年来自己通过微信加的朋友越来越多,有很多虽然加了微信好友,但是彼此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和熟悉,在这些相对比较陌生的人面前,秀自己的生活,还是有一些不太稳妥,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微信朋友圈使用了十年多,对于这个功能已经不像一开始的时候有那么多的新鲜感了,而且现在人们的性情方面也越来越内敛,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工作比较忙的缘故,不再像之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自己的生活,而且现在人们分享自己生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了,像新兴的短视频等途径来分享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全面,所以很多人也不再喜欢用微信朋友圈来分享自己的生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21
转眼 10 年,朋友圈已经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使用功能之一。
作为影响力最大的私人表达产品,我们在新闻里可以看到各个科技公司创始人针对某一事件的朋友圈回应截图;我们可以跟进不同事件的进展,看哪些东西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可以晒生活,分享测试结果,玩你画我猜。
这里像一个熟人汇聚的广场,干什么的都有。当然,也不只是熟人,微商代购、摇一摇认识的朋友,忘记即时备注后再也想不起对方是谁的「陌生人」,他们也在你的朋友圈。
2019 年张小龙公布的数据是超过 1 亿的人把(朋友圈)这个开关设置了三天可见,「这是微信里面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而在 2022 年,打开这个开关的人变成了 2 亿。每天有 1.2 亿用户发朋友圈,但同时有 2 亿人的朋友圈 3 天可见。从自带滤镜选择的发图应用到 2 亿用户设置门槛的分享平台,走过 10 年的朋友圈,你还会在那里分享你的生活动态吗?
我是高中毕业后注册的微信,刚好也是朋友圈上线一年左右的时间。很快朋友圈就代替了 QQ 空间,成为了我的新日志。无论是上课、社团、实习、恋爱,我都恨不得于在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动态。那时候好友数还不到一百,一天却能发十几条朋友圈,朋友圈的互动也很活跃,朋友圈这样好友是我真心想要与之分享的对象。
和很多人一样,我在工作后发朋友圈的频率有了明显下降。有好几次在编辑好了朋友圈后思量再三后默默删除了。在职场,你的微信头像甚至都不一定能随意选择,因为可能会影响你的职业形象,更何况朋友圈。大量的职场导师告诉你,要用朋友圈经营自己的个人 IP。
直接的原因,是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少。这里面发朋友圈几乎必需分组,分组是个刚需功能,我估计这是朋友圈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之一,也说明了发朋友圈不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不过朋友圈依然是我分享和记录人生重要时刻的第一选择。
打开朋友圈的频次是差不多的。因为微信朋友圈有红点提示的,对我这种有强迫症的人来说看到红点都会点,所以我会在自己空闲的时候会打开朋友圈,基本都会刷到底。我自己和周围朋友发朋友圈的频次的确比以前少。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微信已经不是一个完全的私域的一个空间了,它其实加了很多工作的人,加了很多同事,也加了很多不是特别熟的朋友,所以它变成一个半私域的空间。大家发朋友圈的时候还是会把好的一面形象展示出去,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定的负担压力,所以会尽量少发或不发。
第3个回答  2022-04-21
微信朋友圈十年了,它给每个发朋友圈的人带来了很多快乐。目前,微信在全球拥有超过12.6亿用户。它集社交、通讯、购物、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微信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扰,甚至带来一些犯罪事件。因此,利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一定要有原则,学会保护自己。
不要朋友圈发工作上的事

朋友圈是每个人的一张网络面孔。若工作和生活共用一个微信号,一定要注意朋友圈分组。你发了一条在亲戚朋友们看来逗趣的内容,同事老板看到了可能是另一个感受,甚至会不知不觉间造成一些误会和偏见。
不要轻易使用语音

微信交流方式很丰富,有文字、语音、表情等,但交流时对方性格、身处环境、职位高低等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对于那些职位比自己高很多的人,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电话过去,除非是私下关系极好,一般不要使用语音。为了工作方便和准确无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轻易使用语音。
不要随便发截屏

截屏功能与职场大多数礼仪背道而驰。两个人的聊天是非常私密的事,很多人直接将两个人的聊天记录截屏发送出去,暴露了他人和自己的隐私。在职场上使用微信截图要格外谨慎,不要随意截屏为证,更不可随意把截屏发送给第三者。
不要让微信绑架了你的生活
微信虽好,但是再好的东西也是双刃剑,把握好尺度,才能让它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工作,方便我们的生活,不能因为发朋友圈玩微信而成为低头一族,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
第4个回答  2022-04-21
我自己和周围朋友发朋友圈的频次的确比以前少。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微信已经不是一个完全的私域的一个空间了,它其实加了很多工作的人,加了很多同事,也加了很多不是特别熟的朋友,所以它变成一个半私域的空间。大家发朋友圈的时候还是会把好的一面形象展示出去,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定的负担压力,所以会尽量少发或不发。
我自己翻了一下,我 2012 年末基本上是在发图,那个时候还在用微信朋友圈自带的滤镜。现在滤镜没有了,发图也越来越谨慎了。最近的朋友圈很少出现自己的照片了,大多是宠物,分享一些很有共鸣的文章,还有公司给的「任务」。
我觉得朋友圈加了太多好友肯定是一个原因,但另一个问题可能是工作之后大家的表达欲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我因为兴趣原因加了很多还在高中、大学念书的朋友,他们的朋友圈还是很日常,每天吃吃喝喝、开开心心很有生活的活力。 反而是成年工作的朋友分享越来越少,朋友圈是分享生活的,我偶尔会觉得很多人工作之后就没有生活了。
我有两个同事就每周基本都去玩,他们的朋友圈就很有趣,其他人不发我估计大部分时候可能和我一样宅家躺。我觉得和产品关系不是很大,可能和大家所处阶段的改变以及 app 上的社交关系链关系更大一些。
第5个回答  2022-04-21
以前会,现在不会了。
以前常常把自已的心事发在朋友圈,有时候其实不是为了让朋友来评论点赞,而是单纯地想把心里的东西表达出来,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因为无人诉说,无人可说,所以才会用朋友圈来当作心情的表达出口。
现在心累了,也就不想再表达什么了,因为觉得有些话因为说了也没人人懂,何必说出来让人觉得自已骄情,让人来看笑话。

如果你发觉身边有人突然不发朋友圈,记得送去一些关心,如果你自已郁闷,记得用一些方式发泄出来,别都闷在心里,生活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总有一天,那些你不敢回头看的回忆,会被你笑着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