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 10 年了,你还会用它分享自己的生活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4-21

我觉得就算过得再久自己喜欢发朋友圈,然后分享自己的心情啊,或者是一天自己想做的事情,时间再久还是会分享自己的生活的。

但是有时候对于我来说我是那种比较喜欢的一年可能都不会发一次,因为我觉得我的微信发朋友圈,有时候是他单方面自己跟自己聊天,有时候其实不太不想发朋友圈了,年轻那会的时候就是玩QQ去发QQ空间呢,每天都记录了这些小心情,直到长大后回看这些突然觉得好自私,然后一条一条删到手软。有时候人长大了有时候就觉得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去分享这些不开心的,事情有时候挺多会把自己都累死啦,快乐分享群的事情分享出来,因为我们有时候都会把自己的负面影响别人知道。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自己是乐观的。

我觉得微信现在也逐渐受人们的喜欢,而且他这个也是非常的不错的,还可以屏蔽他人发,我觉得就是相当的不错,有时候其实想发一些不让别人看到的也可以弄,真是很便利,所以很多人现在都会选择用微信发朋友圈和QQ相对语音加的,讨厌的人和和那一大堆不认识的人,其实很多人还是比较喜欢在朋友圈发,因为那里面都是可以自己选择,然后去发一些那看一些认识的人看朋友圈。

第2个回答  2022-04-21

现在却越来越多人不喜欢发朋友圈了个人感觉有以下几点原因1、如今微信加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也越来越大,发朋友圈也越来越小心翼翼了。虽然有分组功能谁可见谁不可见,但发朋友圈具有即刻性,有时候你在纠结着谁可见谁不可见的时候,那份发朋友圈的欲望也就没有了(所以,这也解释了有些人为什么发完朋友圈后,不一会就删掉的原因)。



而且微信的好友里熟悉的陌生的好友那么多,即便你发同一条说说,还要纠结层次高的觉得你发的朋友圈太low逼,层次低的觉得你太装逼。总之感觉不管发什么都会引起别人或多或少的曲意揣测,还不如不发。

2、无人理解,很多时候当你发泄情绪的时候,其实要的不是一个点赞或者一个手动发的“拥抱”。其实你是想找个人陪你喝两杯,倾听你的心事。有时候你发心灵鸡汤、人生感悟,其实真不是矫情,只是没有人知道你心底真的有事,得来的只是个点赞。



其实在朋友圈里,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你。没有人在乎你今天去了哪里、干了什么、吃了什么,你无数层含义的话,在别人看来也许就是一句牢骚。

3、很多人发表朋友圈是为了你在乎的那个Ta,希望引起Ta的注意,可是一直ta都没有回应。心中的落差只有自己知道。

4、初衷的改变,从单纯意义的心情分享、生活记录、记录美好到如今的在乎别人揣测、意见、关注。



5、心理不平衡,每次你给别人认认真真评论,但你发的朋友圈人家从未点赞过。久而久之,自己也失去了发朋友圈的习惯,心想:何不把自己高傲地藏起来,保持神秘感。

6、朋友圈的层次,我记得有人跟我说过:一个生活质量3000的人,可以在朋友圈展示5000,5000的可以展示8000。有时候,自己累成狗,还要在朋友圈展示过得好。

其实那些突然不爱发朋友圈的人,无论有多少难言之隐,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你有酒有肉有故事,却没有一个真正懂你,愿意跟你分享的意中人。



我们,越来越不喜欢发朋友圈了,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去翻一翻朋友圈。其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想在朋友圈知道些什么,只不过是种习惯而已。在我们生活中,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透明的社交平台,你发的每一个动态,都在无形之中透露着你的一言一行,暴露着你的层次。
所以,对于上面这4种朋友圈行为,最好不要做,这样只会暴露你的低层次,说的很在理,别不信。

第3个回答  2022-04-21

我发朋友圈频率比较低,一般一个月一两条左右。

不是因为要克制自己的分享欲,隐瞒自己的情绪。而且每发一条朋友圈我都要斟酌许久。发的内容不能太无聊,不能太偏见,不能太装,不能太消极,发这条朋友圈没人给我点赞会不会很尴尬?发了之后别人会说什么?总之发朋友圈之前都要做很多的思想准备。其实我真的很讨厌自己这种心理,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实质上根本没多少人在乎你。

有时候看到别人的朋友圈都很美好,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旅行的每个站点、品尝过的每种食物、见过的每个好友,都被当作日记似地记录在朋友圈当中。反观自己,很少发朋友圈也是因为生活枯燥无味,没什么值得记录的吧。

其实朋友圈只是其中的一个分享地点。不发朋友圈了大概都已经把自己想分享的东西分享给了自己身边的朋友,只要他们知道就够了。

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喜欢炫耀,不发朋友圈的人较为低调
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看,其实那些喜欢发朋友圈的人,他们最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自己在干什么。

好比一个人在某高级会馆吃饭,他肯定会发九宫格来向朋友诉说。而这种诉说,便是他们炫耀的行为和做法。

炫耀,其实就是人内心欲望想要发泄的需求。而朋友圈的出现,恰恰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

爱发朋友圈的人,其实他们自己也明白,过分炫耀是不好的。可是,他们却抑制不住自己。

要知道,有可以分享的情况,有可以炫耀的事儿,如果人自己不去发圈,那么虚荣感就会在人的内心中膨胀,让人感到不自在。

相反,那些不喜欢发朋友圈的人,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崇尚“低调”。

可以说,与前者的炫耀高调相比,后者的“低调”,反而显得更为特殊。

这些不发朋友圈的人,他们自己明白,与其过分高调惹来朋友的不悦,惹来不必要的祸患,不如低调从事,往往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但不管是高调,亦或是低调,只要自己感觉适合,那就是最好的。

第4个回答  2022-04-21

我是高中毕业后注册的微信,刚好也是朋友圈上线一年左右的时间。
很快朋友圈就代替了 QQ 空间,成为了我的新日志。无论是上课、社团、实习、恋爱,我都恨不得于在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动态。
那时候好友数还不到一百,一天却能发十几条朋友圈,朋友圈的互动也很活跃,朋友圈这样好友是我真心想要与之分享的对象。
和很多人一样,我在工作后发朋友圈的频率有了明显下降。有好几次在编辑好了朋友圈后思量再三后默默删除了。
在职场,你的微信头像甚至都不一定能随意选择,因为可能会影响你的职业形象,更何况朋友圈。大量的职场导师告诉你,要用朋友圈经营自己的个人 IP。
直接的原因,是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少。这里面发朋友圈几乎必需分组,分组是个刚需功能,我估计这是朋友圈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之一,也说明了发朋友圈不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
不过朋友圈依然是我分享和记录人生重要时刻的第一选择。

第5个回答  2022-04-21
十年,一个人可以安稳成长,度过他的青少年时期。但在这个时间刻度内,作为普通人,我们同样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对于微信朋友圈来说,它的十年随着一个个大小版本的变化,反映了这个时代朋友圈用户的酸甜苦辣,这是一部生活的变迁史,也是一部大众的情感史。

4月19日是朋友圈十周年,CNMO推出“微信朋友圈十周年”系列专题报道,与你谈谈朋友圈的那些事儿,本文的话题为“不断变小的朋友圈”。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带来了朋友圈,用户可以在里面发布文字,并分享图片、音乐。在此之前,类似的平台并不是没有,微信“同门”QQ就有QQ空间,其功能之丰富比之朋友圈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十年后,当频繁的网络社交归于平静,朋友圈似乎不像当初那样无可替代了。没错,好奇心和窥探欲驱使我们点进朋友圈,但也只是雁过留痕,仅此而已。今天,并不是少数人如此想。

那些“逃离”朋友圈的人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微信好友在干什么,他可能正在翻看你最近发的一条朋友圈,但永远不点赞,也不作评论。

在朋友圈,很多用户将光标划向了“三天可见”。

去年1月份,在广州的微信之夜上,腾讯副总裁、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说,每天有10.9亿人打开微信,其中7.8亿人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朋友圈。也就是说,大概有六亿人在朋友圈闲逛,他们只看不发。张小龙还透露,可能有2亿以上的用户在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

张小龙(图源网)

“朋友,何必如此见外?”

但在社交网络时代,大多数人更想为自己的隐私设置一个“保质期”:“你三天前早干嘛去了?”

有一首诗歌,也许可以很好地表达“三天可见”用户的部分心境:

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赶快发怒,或者发笑/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然后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很多微信用户认为,朋友圈变质了。

在微信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版本变迁中,朋友圈的功能在不断调整。但让人觉得有用的功能最近几年并不多,除了2017年上线的“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这一功能外,就是后面的撤回朋友圈重新编辑、删除好友评论等。

微信朋友圈微商广告

真正让人觉得朋友圈背离初衷的是后面兴起的微商广告,即便微信官方曾有过整改,但收效甚微。有消息称微信正在测试朋友圈折叠功能:如果好友短时间内连续发布多条状态,朋友圈内容就会被折叠;如果你的好友多数是微商,那朋友圈可能满屏都是折叠内容。但这其中又涉及到算法的问题,究竟哪些是正经的朋友圈?哪些是微商内容?官方能不能准确界定?

其实,对于那些“逃离”朋友圈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心态的变化在起作用。人是奇怪的动物,渴望他人了解自己,敏感而多疑,同时又非常注重自己的隐私,总会留有一片高地让自己独处。因此,一些朋友圈注定是一场献给少数人的狂欢,属于一种有选择的倾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