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的仁义一半是真一半是假??

请举例说明!!

十四个追问,你真拿积分不当回事。单从《三国演义》读刘备是没什么大问题。小说《三国演义》把刘备许多不光彩的“假仁义”行为尽力的掩盖美化了。原因有几点:1 在乱世的群雄中,刘备是上顺天子下安百姓,做的比较好的一个。 2 刘备汉室宗亲的名份,本来是自称的,但得到汉献帝的“承认”了。 3 在曹操孙权比,刘备是起点最低的。 4 刘备没有乱杀过手下的人才,(这也和他手下人才少有关)。所以刘备获得后世很多文人士大夫的推从,包括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在中国历史中。绝对仁义的人成不了开国的君主。即便《三国演义》也很难掩饰一些真实的历史事实。如:1 白门楼杀吕布;2 借荆州;3 夺益州 ;刘表死后,刘备是以刘琦的名义取的荆州,(其实刘表死前就做好了准备),刘琦呢?借荆州:是指借荆州的南郡,开始的理由是便于抗击曹操(参考三国地图)。结果——一借永不还。夺益州:是刘璋请神容易送神难。手输很累,只想说,历史上的刘备绝非“仁义”。罗贯中自己也清楚,《三国演义》尽力为他说好话,但还是基本尊重了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3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英雄”的真实形象。
第2个回答  2013-11-23
如果他是真义,他就不会在吕布将被曹操处死的时候不求一下情,他也不会死赖着荆州,他也不会强占益州,想他刚入西川时,和刘璋称兄道弟好不热闹,转眼就翻脸,拿了刘璋的成都。
第3个回答  2013-11-23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赵云七进七出救回阿斗而刘备当众把阿头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