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寒的工具,古代的被子叫什么?

如题所述

先秦时人们称被子为“衾”、“裯”、“寝衣”等。

裯是单被,衾是厚被,里面保暖用的填充物多,而寝衣是一种没有填充物或填充物很少的夹被。寝衣是午休这类短暂休息时用于覆体的,故古人又称寝衣为“小卧被”。

像今人一样,古人居家也会准备冬夏两套被子。

古时候有一种夏被,盖在身上可降低体温。据唐苏鹗《杜阳杂编》记载,这种空调被叫“神锦衾”,为大轸国所进贡,神锦衾所用蚕丝现在又叫“真丝”,古人称这种真丝被为“丝衾”。古时一般人是用不起绵被的,穷人只能盖“布衾”,而有钱人才用“丝衾”。

冬天御寒的被子是需要填充物的,即所谓“被胎”。在没有棉花之前,用不起真丝的古人多用“絮”做“被胎”,芦花、杨柳絮、敝绵(真丝下脚料)、茅草都可以做絮。此外,古人还用鸡、鸭、鹅、羊等禽兽的羽、毛来做填充物。明清以后,棉花成为被子的普遍填充物。

扩展资料

古人所用被子的大小与使用者的身高有关,像做衣服一样“量体制被”。记录孔子言行的
《论语・乡党》里有这么一说:“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意思是休息时要有小被,长度是一
个半身高。 

古人一般以“幅”来衡量布帛的宽度,故“幅”也是被子的宽度单位。汉尺“二尺二”,相当于现代半米多一点。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盖的被子最小宽度为一幅。一幅宽的被子应是小孩用被,或非冬天情况下短暂休息时覆体用。

古代成人所用的单人被一般不会少于两幅宽,双人大被都在三四幅宽。也就是说,古人所盖被宽在1米至2米之间,这与现代人所盖被子的宽度差不多。

被子是古人重要的“家当”,也是财富象征之一。据《梁书·裴之横传》记载,裴之横少年时不学好,其兄裴之高为了激励他,有意做了一床窄小的被子给他盖,且只给他吃蔬食。裴之横发誓:“大丈夫富贵,必作百幅被!”后来,裴之横果然发达了,真的做了一床百幅宽的被子,这床大被可谓“古代第一被”。

古人结婚用被也讲究被幅,但更看重用料。有条件人家的被子用绫罗绸缎来做,所谓“锦被”“绮被”“罗被”都属于这类高档被子。结婚用被也叫“双人被”“鸳衾”,俗称“鸳鸯被”。

古代最著名的一床鸳鸯被是后蜀主孟昶的,这床双人被的形制很特别,古今仅见,把被头挖成衣领样,盖在身上刚好露出两个脑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冬天盖什么被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9
古代的被子叫做衾(qin),“布衾多年冷似铁”里的衾就是指被子。裯(chou)是另一种叫法。
第2个回答  2019-10-09
古代人不叫被子,叫被褥,或者叫布衾
第3个回答  2019-10-02
被褥,或者叫衾
有一首词上写到“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衾就是被子
第4个回答  2019-10-02
布衾是被子的古称。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