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后为何没有改立太子?

如题所述

《皇明祖训》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就是皇太子朱祁镇,这注定朱祁镇成为皇帝,没有人敢出言反对。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比较有作为的几个帝王之一,他从小接受爷爷朱棣的教育,在朱棣成为皇帝之后,身为长孙的朱瞻基也跟着爷爷南征北战,与其说朱棣是他的爷爷,倒不如说朱棣是他师傅,因为朱瞻基的一身本领都是朱棣教的,所以朱瞻基和朱棣的风格很像。

既然说到太子问题,我们就要说说朱元璋立下的规矩,朱元璋曾经颁布《皇明祖训》,这是大明王朝和朱家的祖训,其中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有明确的记载:


“立嗣必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不尊此训,非我子孙。”

大致的意思就要立继承人,必须是嫡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孩子,如果不是正妻所正的孩子,即使是长子也不能立。这是给皇位还有藩王之位继承人立下了规矩,而且朱元璋还说,如果你们不遵守,那就不要说是我的子孙。

作为大明王朝的创建者,朱元璋在大明王朝拥有绝对的权威,即使他驾崩后,他的话也是被当作祖训去执行,而且朱元璋是坚定的嫡长子继承制的拥护者。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任太子,可惜朱标没有等到当皇帝就病逝了。太子之位空缺朱元璋没有想从儿子中选择一位,而是直接册封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其实也是等于在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本来没有机会当皇帝,但是他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成了皇帝,成了皇帝的朱棣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也曾经有过犹豫,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因为如果立其他的儿子,会带来国本不稳,大臣们也不会愿意,所以他只能选择嫡长子。

朱高炽的嫡长子是朱瞻基,朱高炽成为皇帝后,册封朱瞻基为太子,十个月后朱瞻基登基为帝。朱瞻基的子嗣并不昌盛,他的皇后没有给他生下儿子,反而是两个妃子先后给他生下了儿子,其中长子朱祁镇是孙氏生下的,最终朱瞻基废了没有生儿子的胡皇后,立孙氏为皇后,朱祁镇成为了太子,朱祁镇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等到朱瞻基驾崩,在太皇太后的主持下,太子朱祁镇顺利登基成为皇帝。再回到题目,当时为什么没有改立太子呢?

这个问题有点好笑,为什么要改立太子,朱祁镇本来就是嫡长子,占着名分大义,本来就是已经被立为太子,而且也不是白痴,为什么想要改立太子呢?其实就是朱瞻基在世的时候,想要改立太子也不太现实,其实不说《皇明祖训》那一关都过不了。

即使他不在乎《皇明祖训》,大臣们能烦死他,这一点可以参考后世的明神宗朱翊钧,争国本持续了十几年,换了好几任首辅,但是依然不能立自己喜欢的儿子(不是长子)为太子,还不是老老实实的让长子当太子,这就是明朝继承制度所带来的影响。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明朝皇位继承制度,决定了朱瞻基不会换太子,他驾崩后更加不会有人提出来要换太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31
这是因为当时的一个投资制度,因为当时的朱祁镇,他本来就是嫡长子,所以在先皇去世之后他一定能够继承皇位。
第2个回答  2021-07-31
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太子就是有能力去照顾好整个国家,而且也是有能力治理好这些国家,帮助百姓过得越来越好,所以才没有重新立太子。
第3个回答  2021-07-31
主要还是因为朱瞻基早就已经立了皇太子了,而且还是他的亲儿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