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二战之德国闪电战为什么开始那么牛,后来却越来越怂

如题所述

lz你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高中的文科生。我来帮;你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是这样的:二战初期,德国依靠闪电战迅速袭击被侵略国的交通站等重要枢纽,造成了被侵略国的交通瘫痪,从而迅速打下来一个国家,这种战术确实很厉害。但是并不是无敌的,在当初,德国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最主要的原因是慕尼黑会议上绥靖政策的影响,英法等国家对于德国公然违反《凡尔赛合约》大肆扩军备战的行为采取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其实说白了就是纵容政策,本质就是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维护他们这些大国的利益,,所以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答应了希特勒“规定在10天之内让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等重要地方割让给德国”的要求。这种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他们的野心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很快吞并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并在1939年9月1日,全民侵略波兰,英法再也不能和后退了,被迫向德国宣战。二战也就彻底爆发了。可是,虽然说英法宣战了,但还是想自保,并没有做出任何战斗措施,只不过是喊了一声宣战了而已。依然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且当时波兰实在是太过于落后,荡德国的飞机大炮坦克进攻波兰的时候,波兰军队还骑着马拿着剑打呢。。当然是被很快攻下。英法依然没有什么措施。直到德国悍然发动对法国的袭击,法国毫无准备仓促作战,虽然法国被誉为是整个最强的陆战队,但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还是很难抵抗德国的闪电战,很快被攻下,英国也遭到了猛烈的空袭。这里还有太多地细节。就不一一赘述了。至于为什么德国的闪击战在后期会频频失利 那是因为他们千不该万不该进攻苏联,在苏联战场发生了两大重要战役,第一个是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带领苏联红军顽强的抵抗使得德国的闪电战第一次失败,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后来在二战后期,日本偷袭珍珠港,惹恼了美国,美国参战,194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改变了法西斯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的对比,成为消灭法西斯的有利因素,加速了法西斯的消亡。终于在1945年6月6日,英国,法国,美国,苏联发动了诺曼底登陆,直取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见大势已去,在地下室里饮弹自尽。德国法西斯消亡。二战欧洲战场结束。

lz码子不易,望采纳追答

纯手打。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3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的一大经典。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减。研究“信息+闪击战”可能演变的“信息化闪击战”,利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防范新的闪击战,并在作战中寻找的制胜之机。剥开闪击战侵略的外衣,剖析一下闪击战,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闪烁着跨越历史时空的启迪。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折叠”空间“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先敌一步,可以得先机之利。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仅3个星期即在苏联境内推进纵深达400~600公里,其成功的原因是:(1)“适时”;(2)出人意料的主攻地点;(3)欺骗活动;(4)新的坦克“战术”。德军闪击战应用军事科技的新的优势,依靠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以及飞机的空中火力和纵深机降、伞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现代“撞城锤”。由于时空关系的改变创造的新的作战理论,产生了时人难以想象的作战效能。以尽可能快的机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冲击力《孙子兵法》进攻战的一个重要思路是——以极快的速度突袭敌军。书中写道:“进而不可御者,速也。”并对快速产生的冲击力作了至美的比喻:“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根据战争力学理论,军队战斗力取决于兵力、机动力和冲击力,而机动力和冲击力的大小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冲击力也就越大。二战初的闪击战依靠装甲集团高速度、大纵深的突袭,产生的冲击力在军事史上堪称空前的。将精神之力转化为战斗力在闪击战理论中,精神对作战的胜利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从西方的克劳塞维茨到东方的毛泽东,许多杰出的军事家都十分关注作战突然性,指出突然和不意,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其二为震慑。美军在伊拉克战争的作战计划之一名为“震慑”行动,其实在闪击战的设计中,“震慑”正是希特勒、古德里安等追求的效果。二战时德国发起闪击战时其坦克数远不如英法联军,甚至被称为“穷人的战争”,然而“穷人”打败了富人。在西线闪击战中,法军大批部队被震慑住,丧失了作战意志,被俘人员竟多达150万。对付闪击战的钥匙为什么闪击战在二战初期产生了巨大威力?为什么二战中的闪击战又均以失败而告终?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点理论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指的是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若注意积聚力量的话,将可能逐渐由弱变强。闪击战尽管有突然性和高速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但毕竟这个冲击力有个极限,终究有个顶点。战争的最终胜负并不是单单取决于冲击力,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的要素。当德军深入苏联腹地,兵临斯大林格勒时,由于战争的非正义性、自然条件的恶劣、后勤补给线的困难,特别是苏联军民高涨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国力、正确的战略指挥、先进的军事理论和现代化军队,以及美英和中国的支持等,使得闪击苏联的侵略战争在斯大林格勒到达了“顶点”,从而开始走向失败。二战后,虽然再没有像二战那样大规模的闪击战发生,闪击战其实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处处可见其影子。特别是当现代战争插上信息技术翅膀后,突如其来的闪击战变得更加可怕。在计算机技术的武装下,空中力量的机动力、火力、防护力,已经远远超出二战时地面的装甲集团,体现出诸多的新优势:速度之快、机动能力之强,使地面防御力量几无还手之力;远程精确打击与火、力、快速机动能力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动如雷震”、“斩首”、“震慑”的效能;空中力量在C4ISR指挥、控制、侦察等系统作用下,能量发生空前跃升,形成超视距攻、防一体的作战系统,对战争命运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需要警惕的是,现代战争中“战争顶点”已在高技术下变得难以利用,战争的“非接触式”、“非线式”、“非对称”,让弱小的一方“以劣胜优”的余地越来越小。那么防范闪击战的出路在哪里?唯有加速新军事变革,在军事思想上断不可输给对手,在编制体制、武器装备、教育训练等上,也励精图治,形成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优势,使敌无机可乘。当闪击战插上信息的翅膀后,需要我们给军事思维插上信息的翅膀,不仅仅是贴着“信息”标签的名词的变化,必须有全新、敏锐而不保守的哲学头脑,需要居安思危而不是歌舞升平的危机意识。★
第2个回答  2017-07-23
刚开的对手军事实力,尤其是装甲实力不足,法国每个军坦克不到10辆,英国有个玛蒂尔达2不错,就是太少了,波兰坦克可以当没有看;但在进攻苏联后,一开始就发生了“T-34危机”,又摊上了寒冬(还没算上三号坦克怎么打都打不死的KV),不怂不大可能,只好把闪电战打成了持久战,但德国打不了持久战。。。所以。。。。
第3个回答  2017-07-23
因为德国走了虎豹重装路线之后就不在具有强大的机动性了,强大的闪电战主力是贫弱的二号坦克
第4个回答  2017-07-23
刚开始对付的是一些不是很强的国家 后来对付美国 苏联 就不行了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