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战中后期很少有关于东北抗联的活动

如题所述

1936年至1937年,是东北抗日联军迅速发展的年代。到1937年七七事变时,已建成11个军,达30000余人,并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3大游击区,抗联各军在辽、吉、黑广阔的原野所进行的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威胁着日伪统治
而到了1939年1月至1940年是东北抗日联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苦斗时期
例;1939年10月至1941年底,东北抗日联军陷入了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困苦时期。杨靖宇领导的第1路军各部指战员们,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冰天雪地之中吃树皮、嚼草根,与超过自己几十倍的敌人频繁作战、坚持斗争、苦苦周旋,部队减员过大,无法补充,困难日益加重,游击战争遭到严重挫折
第2路军由于部队给养极端缺乏,战斗频繁,部队大量减员无法补充,和1路军一样,遭到严重挫折。
第3路军与1、2路军的情势相差无几,因敌我力量相比悬殊,兵员无法补充,战斗到1940年2月,第3路军只存500余人。
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因抗联部队损失严重,抗联第1路军、第2路军和第3路军大部,相继越界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东北战场上只留下了少数小股抗联部队同敌人作战,进行游击活动。
从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取消后至1942年,东北党组织几乎与中共中央失去了一切联系,这一时期全国都在进行抗日斗争,处于极其艰苦的时期,东北的抗日斗争已成为局部的斗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10
抗联生存土壤我个人分析是这样的,首先要有红军的支持,抗战中后期红军收缩在后方休养生息,给予的人力不够,其次日军对东北的控制日益加强,抗联就地获得补给和活动空间受到压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抗联资金装备乃至退路都依赖苏联,抗日中后期苏德打的火热,没有精力支持抗联,苏联可能是出于避免刺激日本北侵和德国一起攻打自己的考虑,也不支持抗联继续活动,以免刺激日本北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