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下为什么"寒门难出状元”?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选拔人才的途径,是寒门向上层进阶的通道,那么为什么会有寒门难出状元的说法?

晋书上曾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在古代,寒门难出状元,我是很认同这句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寒门寒门,何谓寒门?”寒门”,在古代意思中是属于门第势力较为低下的庶族,却也并非是贫民阶级。庶族,在门阀观念深厚的古代,就意味着身份低微。即使考入进士,也处处受人排挤。大多数考官在评判等级时都会先了解清楚考生的身家地位。科举制度自隋唐创立以来,徇私舞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出身名门望族,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金钱打点关系,有更多的人脉去笼络考官。大部分考官也会对士族出身的学子高看一等,这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很难移除。

其次,寒门庶族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名门望族来说肯定是相形见绌,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耳濡目染,家教严苛。使得士族出身的读书人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再者说,科举从院试,乡试,会试,再到殿试是一个漫长的赶考路程,士族有着家庭财力及资源的支撑,一心只钻研读书就行,而相对于寒门庶族,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靠自己,自己解决温饱问题,自己解决书本问题,光是这些就劝退了一大批想要参加科举,扬名立万的读书人。

最后,古代交通不便,偏远地区的寒门士族需要进京赶考,在赶考路上突发事件也很多,寒门庶族基本上都是徒步进京,无人保护,所以在路上遇到的突发事件很多,很容易发生问题,丧命于赶考路上的寒门庶族弟子不计其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1
寒门难出状元这个问题应该有失偏颇吧,应该说寒门的读书人会比较少而已,也都是当时的环境造就的。
第2个回答  2019-07-01
古代科举制度下"寒门难出状元”,这是个伪命题。自古由百姓考取状元的有很多,知识穷人比例少。
第3个回答  2019-06-30
一般而言,状元是和科举制度联系在一起的。长久以来,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有这么一个说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阶级制度森严,后天努力比不上投个好胎。
第4个回答  2019-07-01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寒门不仅不难出状元,反而在历史上有好多伟人都是出身寒门,例如范仲淹,家里当时十分贫困,可最后位高权重,成为了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