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与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

1、易燃易爆场所:生产车间、储存库房、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和场所。

2、“三合一”场所:人员住宿与生产、仓储或经营等使用功能为一体的建筑和场所。

3、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

4、地下空间:使用性质为生产加工、旅馆、出租房、商场、市场、娱乐场所、库房、汽车库等的地下空间。

5、影响火灾形势稳定的其他场所。

企业隐患排查的方法有:

⑴定期安全检查。定期检查一般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的。

(2)经常性安全检查。经常性检查则是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实现的。

(3 )季节性及节假曰前安全检查。由各级生产单位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重点进行季节检查。


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曰,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容易发生事故,因而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4)专业性安全检查。又称专项安全检查,是对某个专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 性检查。
对危险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 管理性或监督性定量检测检验就是专业性安全检查。

(5)综合性安全检查。一般是由主管部门对下属各企业或生产单位进行的全面综合性检查,必要时可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6)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
由企业或车间工会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技术特长的职工代表进行巡视安全检查。重点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查单位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查工人安全生产权利的执 行情况;查事故原因、隐患整改情况;并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5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是要制不利因素的发展即量变,防止其质的突变。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要掌握安全隐患的排查方法,要能够及时发现事故的苗头,以便”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

利用“群查”法,延伸管理“触角”,发动干部职工群策群查群防安全生产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得以加强。因此,要充分发挥基层单位领导和班组成员的作用,广泛调动干部、职工预防事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振奋精神,同心协力查找工作和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及苗头。真正做到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话有人讲、安全生产事故有人管、安全隐患有人抓。在查找事故隐患过程中,不能把精力仅放在盯一人一事、一时一地上,必须把安全生产督查的视线由身边向远处延伸,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对安全生产实施全时、全程的监控;在空间上,由点到面逐步扩大,既要做好岗位上的事故预防,又要以此为基本依据,撤开“大网”,把平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问题都“网”在其中,逐一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漏洞。
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要对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负全面责任,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
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要强化责任追究,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一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二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三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四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时限。五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预案。

处理方式:
(一)一般性事故隐患:应要求有关区域部门限期排除。
(二)重大事故隐患:应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并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限期整改。
(三)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做出停产停业,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并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加强安全警戒等相应措施,进行彻底整改。

隐患排查是企业重中之重的工作,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成本,而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赛为安全开发出的一款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的“安全眼”软件产品,是一款安全隐患排查系统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化学品生产、危化仓储、加油站、工程建设、石油钻探、油气管道输送和矿山等生产领域,同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隐患排查系统-安全眼软件模块包括:风险管控模块、巡检模块、周期性工作模块、隐患模块、统计分析模块、考试培训等模块。整体移动巡检,高效便捷,任务通知,省时省力,流程签转,一目了然,矩阵培训,有的放矢,碎片化学习,自由自主,痕迹化管理,合法合规。
赛为安全眼实施效果:
◆通过使用“安全眼”进行日常安全检查或隐患排查并实施整改,生产人员的安全专业能力在短时间内明显提升,并且将得到持续提升。
◆通过不断的检查与整改,现场符合风险管理标准的比例不断提升,安全隐患持续减少。
◆由于对隐患治理各环节进行追踪,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通过使用“安全眼”系统,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专业能力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生产安全自我管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得到落实
◆通过在“安全眼”系统不断完善、优化风险评估,不断增添事故案例和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在系统上不断积累,成为企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