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擅自入京,清朝却为何反其道而行不准王爷出京?

这能够限制准王爷的行为吗?

为了防止手足残害、兄弟相残,发生了类似的“宣武门变”的事情,也为了皇帝的绝对统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吸取了教训,早年立大儿子朱彪为太子,并早早把其他儿子分开,给了他们封建土地,所以没有皇帝的召唤,他们不能终身进京,但这些“走出去”的王爷仍有很大的力量,虽然不允许进京,但没有组织力量的发展,没有紧跟重兵,而且他们大多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与远离皇城的帝王相比,他们更懂得带兵作战的方式。这说明,北元时期朱棣分属北京,负责与蒙古作战。蒙古人虽然离开了中原,却不知道如何作战。在北方,仍然有很多兵力,所以被赋予了体验的机会,而在他的门下的战士和勇士们,像云朵一样,为后来的世界奠定了基础,最终赢得了江山市。明朝禁止北京封王似乎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清朝,情况恰恰相反。王子们有头衔、薪水和官职,但没有封建土地,他们不能离开首都。他们也没有大规模的武装力量,也没有对皇权构成威胁。但他们没有为他们做任何事,也没有养猪。一点能力可以再利用。毕竟,他们是自己的家人,所以他们可以放心。

也有许多杰出的国王兼备能力和美德,如易望云翔和龚望一轩。然而,无论他们的地位有多高,这些国王并没有深入到军事领域,也没有对皇权构成威胁。因此,满清宗藩制度是历代比较科学的宗藩制度。

但清朝也吸取了历代的教训。王爷问题产生于汉代。刘邦肆意奉承皇帝和他的兄弟,给了他们很多土地。但问题也接踵而至,以至于汉景帝爆发“七国之乱”,使后人不断砍范,皇帝与皇帝的利益冲突不断爆发。

晋朝建立后,晋武帝为了压制王朝的权贵,开始肆意瓜分诸侯王。因此,“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满清禁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朝的长期统一,使满清几百年来从未发生过封臣暴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5
可以限制,明朝不让王爷进京,可以保证帝王的权利顺利被太子接管,减少皇子之间手足相残的情况;清朝不让出京,可以避免出现藩王作乱反抗朝廷的情况,但是会增加皇子之间的内斗。
第2个回答  2019-10-15
清朝的统治者吸取明朝的失败的经验,认为让藩王离京才是最大的威胁,所以清朝的统治者认为把他们放到自己的眼皮子下面更容易监督,所以到了清朝就变成了不允许藩王出京。
第3个回答  2019-10-16
这种方式有效地防止了亲王在外地暗中招兵买马,培养兵力,以至于起兵造反。清朝的亲王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更好掌控。会有一定限制。
第4个回答  2019-10-16
这也是限制他们的权力的一种方法,在京城可以方便监控,出去了反而觉得无法操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