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生代成矿区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如题所述

全国成矿区带的划分,应当遵循三个主要原则:①成矿环境的统一性原则,即具有统一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相同或相似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②成矿作用的共性原则,即具有相同、相似或相关联的成矿作用特征,并以某种类型或某些类型(组)的矿床特别发育为特色;③成矿作用与地质作用及地球化学块体(场)的关联性原则。

根据成矿区带的划分原则,结合中生代成矿环境和成矿特征,初步将全国划分为滨太平洋成矿域、中亚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并进一步划分出10个成矿省、35个成矿区带(图4-9)。

(一)滨太平洋成矿域

滨太平洋成矿域位于中国东部,形成于中新生代,是全球性的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部边界不存在截然界线,具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尚有争议。一般而论,其西界大致变动于东经102°~106°之间,即贺兰山—龙门山—哀牢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程裕淇等,1994;任纪舜等,1990),可能涵盖整个秦岭造山带。

滨太平洋成矿域是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双向分带”特征。在经向上,自东向西、由洋向陆,大致可分为三个大带,即东南沿海—台湾陆缘活动带、兴安岭—南岭大陆构造岩浆带和鄂尔多斯—四川坳陷盆地带;在纬向上,中生代构造岩浆带和断(坳)陷沉积盆地及其相关矿床叠置于前中生代不同构造单元之上,自北而南,形成东北、华北、秦岭、扬子和华南等成矿省,成矿作用各具特色。

图4-9 中国中生代成矿区带划分简图

Ⅰ—滨太平洋成矿域:ⅠA—东北成矿省:ⅠA-1—大兴安岭煤铜多金属成矿带,ⅠA-2—松辽石油油页岩膨润土成矿带,ⅠA-3—吉黑煤金多金属成矿带;ⅠB—华北成矿省:ⅠB-1—华北地台北缘金钼煤成矿带,ⅠB-2—鄂尔多斯煤油页岩成矿区,ⅠB-3—华北地台中部铁成矿区,ⅠB-4—苏鲁金重晶石成矿带,ⅠB-5—华北地台西南缘金钼成矿带;ⅠC—秦岭成矿省:ⅠC-1—西秦岭金汞锑成矿带,ⅠC-2—武当—大别多金属萤石膨润土成矿带;ⅠD—扬子成矿省:ⅠD-1—扬子地台西南缘铜盐类成矿带,ⅠD-2—川渝天然气盐类成矿带,ⅠD-3—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ⅠD-4—浙赣湘黔汞锑金成矿带;ⅠE—华南成矿省:ⅠE-1—滇黔桂金锡锰成矿带,ⅠE-2—湘桂钨锡锑成矿带,ⅠE-3—浙赣钨锡萤石成矿带,ⅠE-4—粤闽钨锡多金属成矿带,ⅠE-5—桂粤金银锡成矿带,ⅠE-6—浙闽粤锡铅锌叶蜡石成矿带,ⅠE-7—海南金钼成矿区Ⅱ—中亚成矿域:

ⅡA—北疆成矿省:ⅡA-1—阿尔泰稀有金属成矿带,ⅡA-2—准噶尔-哈密煤石油耐火粘土成矿带,ⅡA-3—西天山煤耐火粘土成矿带,ⅡA-4—北山金多金属成矿带;ⅡB—塔里木成矿省:ⅡB-1—北塔里木煤成矿带,ⅡB-2—南塔里木煤成矿带,ⅡB-3—阿拉善石膏煤成矿带;ⅡC—昆仑-祁连成矿省:ⅡC-1—昆仑铜金成矿带,ⅡC-2—祁连煤油页岩成矿带

Ⅲ—特提斯成矿域:ⅢA—西藏成矿省:ⅢA-1—羌塘石膏油页岩煤成矿带,ⅢA-2—冈底斯铬铁白云母成矿带,ⅢA-3—喜马拉雅铬成矿带;ⅢB—川滇成矿省:ⅢB-1—松潘—甘孜金银白云母成矿带,ⅢB-2—三江石膏锡铁成矿带

1.东北成矿省

东北成矿省位于滨太平洋成矿域的最北部,地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在大地构造上包括额尔古纳褶皱系、吉黑褶皱系、延边褶皱系等构造单元。

东北成矿省前中生代经过太古宙—元古宙大陆基底形成阶段和显生宙(古生代)古亚洲洋陆缘增生阶段的发展演化,形成由锡林浩特微陆块、嫩松—佳木斯微陆块和数条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交织镶嵌而成的基本构造格局。早二叠世末最终完成西伯利亚与塔里木—华北两大陆的对接缝合并形成统一的亚洲北大陆,晚二叠世—三叠纪在盆地中发育类磨拉石和湖相碎屑沉积。印支运动将东邻的锡霍特地区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洋壳板片推覆至完达山区,并使张广才岭、伊春、大兴安岭出现线形中心式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喷发和花岗岩类岩浆侵位。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旋回是本成矿省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导致北东、北北东向构造的大量新生、前中生代构造的继承性复活、断陷沉积盆地的发生发展和大规模的中基性—中酸性—酸性岩浆喷发-侵入活动,并伴有铜、铅锌、金、煤、石油、油页岩、膨润土等重要矿产的形成。

东北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煤、油页岩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满洲里、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及锡林浩特等以煤为主的矿集区和永吉以油页岩为主的矿集区,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在大兴安岭中南段、辽吉东部亦较重要,大庆油田闻名中外。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东北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即大兴安岭煤铜多金属成矿带、松辽油页岩石油膨润土成矿带和吉黑煤金多金属成矿带。

2.华北成矿省

华北成矿省的范围与华北地台基本相当,但其西缘的阿拉善台隆划归塔里木成矿省,在行政区划上跨越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华北地台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台,迁西曹庄、黄柏峪一带铬云母石英岩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为3850~3550Ma(刘敦一等,1990),代表始太古代末期和古太古代初形成的原始陆核的残片。经过古太古代和中太古代的发展演化,新太古代中晚期(2600Ma)完成第一次克拉通化,由高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绿岩带组成的华北陆核基本形成。古元古代,华北陆核进一步固结和刚化,古元古代末(1800Ma)完成第二次克拉通化,华北地台变质基底最终形成。中元古代—古生代为比较稳定的陆台发展阶段,形成中新元古界和古生界两套沉积盖层。中生代为陆缘活化阶段,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和坳(断)陷沉积作用,形成铁、金、铜、钼、煤、油页岩、重晶石等重要矿产。

华北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煤、金、铁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涞源-蔚县、大同、灵武、东胜、榆林、平凉、铜川等以煤为主的矿集区,辽西、冀北、小秦岭、胶东等以金为主的矿集区和临汾、邢台-安阳、鲁西、淮北等以铁为主的矿集区。铜矿亦较重要,形成通化、盖县等以铜为主的矿集区。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华北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成矿带(区),即华北地台北缘金钼煤成矿带、鄂尔多斯煤油页岩成矿区、华北地台中部铁成矿区、苏鲁金重晶石成矿带和华北地台西南缘金钼成矿带。

3.秦岭成矿省

秦岭成矿省的范围与秦岭褶皱系基本相当,在行政区划上跨越甘肃、陕西、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省(直辖市)。

秦岭褶皱系属横亘中国中部的昆仑—祁连—秦岭褶皱造山带东段,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褶皱系,包括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及武当—淮阳隆起等构造单元(黄汲清、任纪舜等,1983)。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长城纪—青白口纪秦昆海洋形成演化、震旦纪—志留纪秦祁洋形成演化、泥盆纪—三叠纪(早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及新特提斯叠加改造五大发展阶段(程裕淇等,1994)。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受库拉—太平洋板块向北北西移动和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活动的共同影响,西秦岭印支山系发生大规模的基底滑脱、推覆、逆掩和新生沉积物变形,中国南部大陆整体北移并秦岭—大别地区碾压,东秦岭、大别山已存在的多层次韧性滑脱与逆冲推覆体系继承发展、连续造山,郯庐断裂也以左旋直扭方式将东扬子陆块向北推动。晚白垩世—始新世,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闭合、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急剧漂移并发生碰撞挤压,导致秦岭山系中各古老地块向东蠕散扩张和信阳、周口、南襄等沉积盆地的形成;上扬子地块向北以平移、旋转的方式楔入秦岭,使秦岭山系构造线出现奇特的“蜂腰”现象。中生代造山作用以强烈推覆、滑脱与左旋走滑为特征,沿山链有近东西向构造-花岗岩带的形成。

秦岭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不甚强烈,西秦岭地区以沉积岩容矿的层控热液型金、汞、锑、铅、锌矿床的大量发育为特征;东部的武当—大别地区则以与燕山期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铜、萤石、膨润土等矿床较发育。据此,将秦岭成矿省划分为两个成矿带,即西秦岭金汞锑成矿带和武当—大别多金属萤石膨润土成矿带。

4.扬子成矿省

扬子成矿省的范围与扬子地台基本相当,地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省(直辖市),包括几乎整个长江流域及南黄海。

扬子地台是中国南方较为稳定的大地构造单元,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基底岩系主要出露于地台边缘的隆起带,由太古宇—古元古界深变质岩和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组成,具“双层结构”特征。震旦纪—中三叠世,发育良好的沉积盖层,主要由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碎屑岩-泥质岩建造和滨海相-陆相含煤建造等组成,局部层位出现冰碛层、浊流沉积及玄武岩喷溢。中下三叠统富含膏盐的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不仅赋存有石膏、石盐等矿床,也是矽卡岩型铁铜、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围岩和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层。晚三叠世以来,地台东部受西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表现出强烈的“活化”特征,形成多旋回褶皱构造、多期次断裂构造和中酸性及中基性火山-侵入岩系,以铁、铜为主的内生金属矿床非常发育;地台西部则受特提斯洋活动的影响,裂陷作用较强,形成四川、滇中等红色盆地,陆相含煤建造和含膏盐建造及滇中砂岩铜矿、綦江式沉积铁矿、热液型汞锑金矿床等较发育。

扬子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铁、铜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大冶—九江、安徽沿江、赣东北、滇中、万源等以铁铜为主的矿集区。汞、铅锌、天然气、芒硝、石膏等矿产亦较重要,形成峨眉山芒硝矿集区、重庆天然气石膏铁矿集区、湘黔渝汞矿集区、苏锡常铅锌矿集区等。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扬子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4个成矿带(区),即扬子地台西南缘铜盐类成矿区、川渝天然气盐类成矿区、长江中下游铁铜硫成矿带和浙赣湘黔汞锑金成矿带。

5.华南成矿省

华南成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跨云南、广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及香港、澳门、台湾等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在大地构造上包括华南褶皱系、东南沿海及台湾褶皱系、南海地台等构造单元。

华南大陆及海南岛在总体上是一个卷入了古—中元古代陆壳的加里东褶皱带,志留纪末与扬子陆块拼贴组成古华南大陆;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整个华南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在元古宇—下古生界基底之上形成以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及硅质岩为主的沉积盖层,闽粤沿海地带印支期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显著增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处于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构造岩浆作用强烈,形成大规模的大陆壳源花岗岩类和陆缘壳源-壳幔混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以及大量的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晚白垩世—第三纪,伴随新特提斯洋的关闭、印度板块北移并与欧亚大陆碰撞,使华南大陆向东南部离散、板内成盆及陆缘造海,为膏盐、油气的形成提供了场地准备。

华南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钨、锡、金、银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湘南、大余—始兴、赣东南、大桂山、粤西南、海陆丰、滇东南、丹池等以钨锡为主的矿集区和兴义—百色、琼西、廉江等以金银为主的矿集区。铜、铅锌、锑、萤石、煤等矿产亦较重要,形成大明山铜钨矿集区、湘中锑钨金矿集区、武义—新昌萤石矿集区、常宁铅锌金矿集区、萍乡—高安煤钨铌钽矿集区。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华南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成矿带(区),即滇黔桂金锡锰成矿带、湘桂钨锡锑成矿带、浙赣钨锡萤石成矿带、粤闽钨锡多金属成矿带、桂粤金银锡成矿带、浙闽粤锡铅锌叶蜡石成矿带和海南金钼成矿区。

(二)中亚成矿域

中亚成矿域特指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范围以外的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自治区)的大部或一部分。该成矿域在古生代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生代主要处于内陆构造环境,以沉积成矿作用为主,岩浆成矿作用较弱。根据构造单元性质及成矿特征的不同,可划分为北疆、塔里木、昆仑—祁连省三个成矿省。

1.北疆成矿省

北疆成矿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包括甘肃省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一部分。在大地构造上包括阿尔泰褶皱系、准噶尔褶皱系、天山褶皱系等构造单元。

北疆成矿省区域构造格局由阿尔泰—额尔齐斯、北准噶尔、伊林哈别尔尕—觉罗塔格等古生代陆缘增生褶皱带和准噶尔、伊犁—伊塞克湖、中天山等包含中新元古界变质基底的微陆块以及北山裂谷带等组成。早二叠世末,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活动带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发生碰接,形成统一的亚洲北大陆。晚二叠世—白垩纪,受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从南北双向挤压及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共同影响下,山系与盆地相间出现,断块升降明显,并产生一系列巨大的走滑断裂和推覆构造,为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场地准备,阿尔泰、北山等地有不甚强烈的钙碱性、偏碱性岩浆活动。

北疆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以煤、稀有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为特色,形成乌鲁木齐及哈密等以煤为主的矿集区和阿勒泰以锂铍铌钽为主的矿集区。含煤建造由中下侏罗统陆相碎屑岩及泥质岩组成,稀有金属矿床则与印支-燕山期偏碱性岩浆活动有关。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北疆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成矿带,即阿尔泰稀有金属成矿带、准噶尔—哈密煤石油耐火粘土成矿带、西天山煤耐火粘土成矿带和北山金多金属成矿带。

2.塔里木成矿省

塔里木成矿省的范围与塔里木地台基本相当,华北地台西缘的阿拉善台隆亦划归该成矿省。在行政区划上跨越新疆、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

塔里木地台为镶嵌于天山、昆仑山褶皱造山带之间的菱形地块,基底由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深变质岩和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组成,其上为未变质的由震旦系陆缘裂谷型复理石建造和古生界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组成的沉积盖层,陆内盆地沉积以河湖相碎屑岩及泥质岩为主。除盆地边缘出露变质基底及古生界盖层,盆地内部绝大部分被沙漠及戈壁覆盖。

塔里木成矿省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已知的中生代矿床较少。塔里木坳陷沉积盆地北缘及南缘产有由中下侏罗统河流-湖沼相碎屑岩及泥质岩组成的含煤建造,阿拉善台隆产有煤、石膏等矿床。据此,可将该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即北塔里木煤成矿带、南塔里木煤成矿带和阿拉善石膏煤成矿带。

3.昆仑—祁连成矿省

昆仑-祁连成矿省位于横亘中国中部的昆仑—祁连—秦岭褶皱造山带中西段,地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在大地构造上包括西昆仑褶皱系、东昆仑褶皱系、祁连褶皱系等构造单元。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秦岭褶皱系相似,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长城纪—青白口纪秦昆海洋形成演化、震旦纪—志留纪秦祁洋形成演化、泥盆纪—三叠纪(早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和中新生代滨太平洋及新特提斯叠加改造五大发展阶段(程裕淇等,1994)。

昆仑—祁连成矿省的范围较大,但中生代成矿作用不强。青海甘肃相邻区的木里—大通及兰州—靖远一带山间谷地中产有中侏罗统河湖-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建造,煤层与油页岩共生。柴达木盆地周缘产有滩间山、五龙沟等金矿床以及克孜勒萨依等铜矿床。据此,可将昆仑—祁连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成矿带,即昆仑铜金成矿带和祁连煤油页岩成矿带。

(三)特提斯成矿域

特提斯成矿域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川滇青藏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主体及喜马拉雅山、西南“三江”等广大区域。区域性断裂和褶皱均以弧形展布为特点,中西部主要构造线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向东南急转为近南北向。澜沧江、班公错—怒江、雅鲁藏布江3条含有蛇绿岩的结合带(深断裂带)和古特提斯北带与南带、新特提斯北带与南带4个地体(地块)相间排列,构成独具特色的条带状构造格局。该成矿域包括两个成矿省,即西藏成矿省和川滇成矿省。

1.西藏成矿省

西藏成矿省的范围与西藏自治区基本相当,但藏东和藏北部分地区划归川滇成矿省。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前奥陶纪陆壳基底形成、早古生代萌特提斯、晚古生代古特提斯、中生代新特提斯和新生代陆壳改造、高原隆升等发展阶段,形成由喜马拉雅(逆冲)板片、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冈底斯陆缘活动带、班公错—怒江结合带和羌塘—唐古拉陆块组成的基本构造格局。

西藏成矿省自然条件恶劣、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已知的中生代矿床较少。主要矿床类型有产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超基性岩中的岩浆型铬矿床、产于三叠系海陆过渡相碎屑岩中的煤矿床、产于中生界浅海-湖相碳酸盐岩中的石膏油页岩矿床以及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等。

根据目前掌握的地质矿产资料,可将西藏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带,即羌塘石膏油页岩煤成矿带、冈底斯铬铁白云母成矿带和喜马拉雅铬成矿带。

2.川滇成矿省

川滇成矿省地跨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省(自治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南板块,具有扬子古陆边缘活动带性质,包括羌北—昌都—思茅微陆块、金沙江结合带、松潘—甘孜活动带及红河—龙门山推覆带等构造单元。

川滇成矿省中生代成矿作用较强,以金、锡、铁、锂铍、石膏、白云母、水晶等矿产为主。金矿主要分布于松潘、甘孜—丘洛,锡矿和铁矿主要分布于滇西,石膏主要分布于藏东,锂铍、白云母、水晶主要分布于丹巴—道孚一带。

根据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中生代成矿特征,川滇成矿省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成矿带,即松潘甘孜金银白云母成矿带和三江石膏锡铁成矿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