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孝感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调查报告

如题所述

  “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在不容乐观。”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潘云良说。2004年,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的15位教师,先后奔赴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广西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

  今天,潘云良向记者提供了一份题为《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2000年,国家宣布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2年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8.6%和90%。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辍学率出现了较大的反弹。

  农村辍学率反弹 部分学校靠造假完成任务

  调查报告披露了广西某中学上报给镇党委、政府的报告。“根据上级有关部门通知精神,2004年11月,国家对我县进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复检验收。虽然加班加点努力工作,但2004年~2005年度‘普九’资料的完善工作仍然陷入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流失量太大。按2003~2004年度初中在校生2067人计,‘普九’辍学率不能超过3%,即辍学学生最多不能超过62人。现初三和初二两个年级辍学了的有140人,辍学率已达6.67%。现请党委、政府予以考虑。”

  潘云良说,“予以考虑”的结果,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大量造假。而造假的结果,是检查过后辍学率大幅攀升。“有些学校学生虽然在册,但并不在校。有些学校只要学生交钱,就可以买到初中毕业证书,而学生实际根本未读。更有甚者,在上级验收检查的时候竟然借来学生凑数。”

  报告指出,“普九”的成果是低标准的,并且相当脆弱。一方面,所谓“基本普及”,是指85%的人口覆盖地区实现这一要求,还有15%的人口覆盖地区———主要在西部贫困地区———这一目标远未实现;另一方面,即便在“普九”已经验收的地区,辍学率出现了明显反弹。近年来,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就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比统计数字要高得多。

  供孩子上学让农民好“吃力”

  调查显示,对于农村教育收费,广大农民表示“吃力”或“非常吃力”。在湖南省安乡县,农民家庭年收入1200元,供一个孩子读书要800元,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占大多数,也就是说两个孩子都上学几乎不可能。更何况农民人均纯收入中,4成是实物折抵的收入,还有两成用于预购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农民每年自行支配的货币收入远低于1200元。

  报告说,农村孩子享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待遇”远远低于城市孩子。在政府规定免除学费的同时,却允许增收杂费,这一规定在实质上取消了“义务”的无条件性。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支持的前提下,农村教育部门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把增收超过学费的杂费变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在黑龙江省满井乡中学,从初一到初三年级有141名同学因家境贫困辍学。该中学共有学生827名,辍学率在17%左右。

  但是,除了经济原因外,有些地区学生辍学,是出于对学习前景的无望。从辽宁省黑山县、彰武县,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等地的调查情况看,农民实际家庭年均纯收入在5000元至两万元左右,几乎所有儿童都有条件接受义务教育,但实际完成初中教育的学生不超过30%。由于当地教育水平有限,很多学生看不到考大学的希望,小学毕业后就在家务农或者进城打工。还有的学生花钱买到初中毕业证后,报名参军。

  农村学校难以为继

  报告还说,中国大多数县(市)投向教育的资金十分有限,造成很多农村学校难以为继。

  首先是校舍不足而且简陋。据统计,20世纪末全国中小学有危房约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虽然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比例较高。广西蒙山县相当一部分小学无校门、无围墙,校园环境差;教师的办公桌椅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陈旧破烂;初中学生宿舍条件极差,3个人睡一张床,房间四处漏风。部分学校墙体开裂,地基严重下陷,触目惊心。

  其次是负债严重。2003年度国家审计署审计调查的50个县,2001年底的基础教育负债为23.84亿元,2002年底上升为31亿元,增长30%;到2003年6月底,仅半年时间又增长了25.7%,达38.98亿元。负债总额相当于这些地方一年财政收入的80%。教育负债首先与2000年“普九”验收有关。这使本已困难的基层政府和教育部门,不得不向外贷款或由施工队垫资,背上了巨额债务。

  第三是拖欠教师工资。据中国教育工会1999年上半年调查,中国有2/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拖欠教师工资,目前已累计拖欠100多亿元。即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从1996年至1999年已经拖欠教师工资6.4亿元。

  此外,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也是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公办教师人心思走,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只能“亦农亦教”。

  很多乡镇经费困难,学校即便严重缺编,镇乡领导也不进人,宁愿请素质不高的代课教师,因为这样可以节约资金。还有一些村级小学教师,由民办教师突击培训转正而来,整体素质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甘肃省某县,全县共有学生10多万人,而教职工不到4000人;在河南某县,全县有代课教师700人,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没有一位公办教师,基本是初中毕业生教小学,有的连初中都没毕业,小学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潘云良告诉记者,调查报告将作为教材,直接面向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中高层领导干部。“现在很多地方领导决策时,往往凭经验,不了解实际,学校将调查情况作为教材,有利于提高他们科学决策的能力,提升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记者获悉,中央党校的报告已经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表示,调查报告符合实际情况,并将派人和中央党校专家一起,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同时透露,教育部将开始逐步调整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引入更多职业技能教育。 (记者 李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