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用课应当怎么教以散步的教学设计为例 详细�0�3

如题所述

“语言学用课”应当怎么教?—— —以《散步》的教学设计为例■ 程韶荣阅读课怎么教,我们常常大而化之地采取文学赏析课的一种模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走出文本,结果是语文课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让学生味同嚼蜡,所得甚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淡化对课型的认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关于阅读课的课型,似乎没有定论,各家说法不一 余映潮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将阅读课分为四组: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第四组,学法指导课,探究性学习课 ①其中第三组最值得关注 语文课究竟是文学课还是语言课,还是二者交融的课,还是其他什么课,历来争论不休 但较多的声音和实际教学更倾向于文学课,因而往往忽略、轻视、疏远了语言课,很少见到“语言学用”的课型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新的“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语言学用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由此看来,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是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但重文学欣赏而轻语言学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鉴于此,我们邀请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王秀娟老师专门设计了一节《散步》的语言学用课,以进行这方面的专门探索 《散步》在苏教版教材中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型是自读课文 作为散文的自读课如何进行语言学用的训练呢? 王秀娟老师最初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由于是第一次尝试,不知语言学用的课究竟该如何上,所以大思路 大框架还是跳不出文学欣赏课的模式 初稿由三个板块构成:一是点评人物,触摸亲情 重在讨论慈祥的母亲,贤惠的妻子,孝顺的“我”,活泼可爱的儿子这一家人,最后归结到浓浓的亲情 二是探究分歧,感受责任 主要围绕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然后转到中年人的责任上,再联系现实进行讨论 三是欣赏美景,感悟生命 教者抓住开头对初春美景的描写,品味用得精妙的词语,品味“景语”中的“情语”,从而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 教者对语言的学用问题是想落实的,除了第三板块对词语的欣赏品味之外,第一板块在点评人物时正好涉及几个对称句,就此讲析其特点,并让学生寻找类似的句子 语言学用与内容赏析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至于训练也仅仅到朗读的层面为止 这一处教学环节的安排,显然有一种硬贴上去的感觉,是为“学用”而“学用”,与前后教学环节不协调,不自然 我们建议她大胆重新设计,一定要强化 凸显“语言学用”的特点,淡化对文本内容的分析 第二稿在保持原来三个板块的基础上作了以下调整:第一板块突出了“整体匀称的句式”,其中对句式进行了新的分类—— —景物描写句 人物描写句 记叙性的句子 议论性的句子等,归纳对称句在描写 叙述 议论 抒情方面的不同作理念·观点说文论语 /[email protected] t 17 2011. 8 用,让学生当堂摘录到积累卡中(卡的内容包括好词、佳句和美段的摘录和赏析);第二板块仍然为内容分析;第三板块改为美点寻踪,就开头写景部分品味,让学生抓住一些词语慢慢发现其中的妙处,如有点有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等。 这次调整在语言学用上是进了一大步,板书也赫然出现“饱含深情的词语、整体匀称的句式、 诗情画意的段落”, 但内容的理解用时过少,而且常常被人为割断;有时是“赤裸裸地”孤立地进行语言的品味, 未能与赏析内容自然交融。 这是在调整中矫枉过正的正常反应,需要再次进行“冷处理”,使语言学用课既凸显语言因素又不“戕害”文意的理解和把握。怎样使两者之间变“油水”关系为“水乳”关系,这是面临的又一新的挑战。第三稿整体教学框架依然未变,但在教学方式的处理上有了蜕变。第一板块在研讨文意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关注一系列词语,如“摸摸”“信服”“委屈”“蹲”“熬”“太迟了、 太迟了”“总算”“慢慢地,稳稳地”等等,再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类似的例子,加深了印象,当堂积累到卡上去。 其次是关于对称句的训练。 第二板块是问题探究。 第三板块学生美点寻踪,把发现的写作技法写在积累卡上。我们来看第一板块中的一个片段: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呀?生:对称的。师:这样的句子文章中还有吗? 找到了就画上波浪线。整齐匀称的句式是本文语言的一个特色。 (板书:整齐匀称的句式)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句式有什么特点?生:朗朗上口 很和谐 富有音韵美。师:对称句可以用来进行描写 可以用来叙述事情 可以用来发表观点 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 回忆一下自己积累过这样的句子吗?师:我们要留心生活 学会积累 老师来说几个。①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这是景物描写的对称句。②黄宏说: 眼睛是黑的 心是红的。 眼睛是红的 心就黑了。 ”这是一个发表观点的对称句。其实咱们这节课一开始就是在对称句式中开始的 想起来了吗? 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的他 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的繁杂。我爱我的家 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 爱就是付出让家不缺乏。 ”师:同学们现在也能举个例子吗?生: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生:《不差钱》中 人生最痛苦的事儿是人死了 钱没花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儿是人活着 钱没了 眼睛一睁一闭 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 一辈子过去了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有心人 对称句式的运用能使语言富有文采 我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语言积累。现在就摘录几个到我们的积累卡吧!对称句的出现,是在学生评析文本中“牵”出来的,教者抓住不放,接着进行归纳、拓展、引申,联系课内外各种场合运用对称句的语言现象,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 师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先从语言走进内容,感受了文章中洋溢的浓浓的亲情;然后又从亲情再次回味语言,积累到了饱含深情的词语和整齐匀称的句式。 这样做,从教学效果看,不仅对文本的赏析更为深入,而且在语言的学用上更加扎实,对语言的感悟更加细腻,积累的内容也更丰厚了。从《散步》教学案的三易其稿,我们获得了一些感悟。 1. 语言学用课首先要解决的前提是“学”什么的问题。对于一个文本是否确定上成语言学用课, 需要从语言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细腻的解读,让各种语言现象都浮出水面,然后对语言美点进行分类整理,最好自制语言积累卡。文言文要做,现代文也要做。比如余映潮老师喜欢做这样的工作,他的《鹤群舞空》一文的卡片有:字形字音(9 个)、四字词语(31 个)、近义词组(10 对)、众多叠词(10 个)、描写抒情句((3 个)、写鹤妙喻(5 个)等 6 类;《白蝴蝶之恋》则分常用雅词、写蝶美句、写“心”美句、句式学用、段式学用等 9 类。②有了这个卡片,教学设计才能做到立足全文,去粗取精,筛选、提炼出一个或几个学用的“点”,且这个“点” 是学生以往没有训练过的, 或者没有到位理念·观点 18 的,然后形成一个可行的教学方案来。 余老师据此设计的教学流程就是三个板块: 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这样做,教学设计就能做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优化组合,训练到位。 《散步》一课突出词语的运用和对称句的运用,也是完全符合文本自身特点的。 如果没有课前对文本的“拉网式” 阅读而随意地选择一些语言点进行语言的学用,必然出现或面面俱到或舍本逐末的偏向,课堂教学当然会高负低效,这样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2. 正确处理好文学欣赏与语言学用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其实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的优劣是由内容决定的。作为阅读教学的两种基本课型,彼此之间应当是各有侧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截然分开 语言的学用一定要依赖文本的理解进行,决不可完全脱离语境抛开内容孤立地欣赏语言 跟文本内容有机融合,语言的运用才有生命活力 这样的阅读导向还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的写作实践 在习作中学生常常莫名其妙地出现一段优美的文字,但跟上下文不相干, 原因就是没有将平时从美文中摘抄来的好句 好段进行消化,没有注意与本文特定内容的内在联系 因此,处理好两者关系与阅读和写作是一举两得 3.处理好语言“学”与“用”的关系 人们对如何“学”研究的很多,也做得很多,但是,对“用”的问题还重视不够,常常是重学轻用,怎么“用”语言始终没有落实到位 就是在《散步》这节课上同样存在对语言的运用仍然做得不够实在的遗憾,课上还缺少一定量的语言训练 语言的学习只有学用结合,才能使平时积累的丰富的优美语言慢慢内化为自然的生活语言, 内化为鲜活的语言 这正是语言学用课的积极意义所在 4. 处理好语言学用的整节“课”与“板块”之间的关系 从课时分配的角度来说,如果文本的语言特点非常鲜明, 且运用的方式灵活多样,足以成为范本,我们完全可以用整堂课的时间进行语言的“学用”,就是教读的课文也未尝不可 一节课内部的板块之间如何科学、 艺术地设计好,也没有固定模式 《散步》的教案由初稿到定稿在板块设计上没有什么新突破,其实架构也可以灵动多姿 余映潮老师对《白杨礼赞》一文的语言学用就设计了多套方案,板块的设计异彩纷呈 比如一套是:全课教学分四步走:1. 理解课文特点; 2. 积累课中雅词;3. 学用一种句式;4. 背诵一个精段 另一套是:全课教学分三步走:1. 探究,发现句式;2. 品评, 欣赏句式;3. 实践, 学用句式 还有一套是:全课的教学呈“分层推进”的态势: 1. 理解课文的篇章;2. 分析课文的段式;3. 学用课文的句式 仅此我们就可以初步领略板块内部的灵活性 但是,如果总是大容量地反复进行语言的操练,学生会感觉疲惫和厌腻,那我们就可以采取在文学欣赏课中用板块穿插的方式,使之成为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方式其实是常用的) 至于在一节课中用几个板块 安排在什么时机,完全可以随文 随课而定 只要我们具有语言训练的意识, 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5.处理好语言学用与语体的关系 谈到语言的学用, 我们自然很容易首先想到的是美文,是文学作品,是文言文;其实,在各类文本中都可以而且应当加强语言的学用,而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议论文和说明文 现在不少学生写的作文文体 四不像”,是否与我们淡化对议论文 说明文文体的教学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