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不然,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旋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第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决定性因素。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很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思维模式单一。这些明显的缺陷,往往会让大学生在面对新环境时无从适应,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知所措。面对各种压力的挑战,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过失败的经历;而这些失败的经历,都很容易给大学生留下心理阴影,这就会进一步加剧他们对困难挫折的恐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第二、周围环境的负面作用。环境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漠视,让很多大学生在潜意识认为心理问题是敏感的个人隐私而耻于谈论。他们既不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不关心别人的心理健康。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这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就很容易造成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二是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各种极端行为,例如杀人或者自杀等,都会给其他学生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当某些大学生面对困难挫折无法解决的时候,很容易效仿这些极端行为。因此周围环境的负面作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根据中国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在分析各种措施的可行性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调整现行的大学教育模式,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的教育模式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环境背景,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作用主体。进入大学后,学生得以从升学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由于中学时期缺少对学生人生规划的指导,而在大学里类似中学时期为高考而忙碌的学习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很多学生在面对大学里的自主时间是难免不知所措。很多学生终日忙忙碌碌却仍然觉得自己在虚度光阴,因此很容易出现对待时间的恐惧心理。由于在大学里没有相关的课程教育,很容易让学生对时间的焦虑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潜在因素。因此,有必要在大学里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课程,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第二,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改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心理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本身并没有褒贬的含义,心理问题既包括积极的心理问题,也包括消极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对心理问题产生了误解,认为存在心理问题是件很羞耻的事情,自己更不会主动地寻求心理咨询。因此,应该以学校为主要宣传渠道配合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学生转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将心理问题的消极方面转化为进步的积极因素。

第三,建立学校和学生家庭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学校和学生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共享。很多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做出的极端行为,既给学生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其实很多学生做出各种极端行为之前,自己的心理疾病都会反映在日常的言语行动之中。如果学校和学生家庭通过双向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进而采取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是很有可能避免各种悲剧的发生的。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学校和学生家庭的信息交流平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干预由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防治。

第四,学校也还需要经常性的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与研究,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由于大学生对专业心理知识的能力有限,有时候自己并不能意识到负面心理问题的产生;或者由于时间的推移,影响学生产生负面心理问题的因素已经发生改变。这些因素是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无法进行自我调适的制约因素,但是它们又不是由学生自己所能控制的,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作经常性的调研,并根据各种不同的原因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第五,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的能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提高学生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这就需要利用各种尽可能的条件,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种现实模拟情景,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心理学解释,人们通过不同维度的刺激,更加容易接学习到的知识。简单的进行心理知识灌输,很容易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产生厌恶心理。通过各种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为学生在相似条件下应该如何处理心理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也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自觉不自觉地提高对挫折的容忍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前景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前方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也是光明的。相信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对心理健康的重新认识与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07

我想每一位学生在上学的时候都在学生的口中听说过学生跳楼事件吧,我从小学到大学,已经知道了有几个学生跳楼的事件,有人因情感因素、有人是家庭因素,当量积累到一个度的时候,就会发展成质变。我也知道了什么是抑郁症。

起初我还不知道抑郁症在当代大学生这里占多少百分比,我去做了一个网上调查,发现在社会上得抑郁症的占40%大学生占50%

查到了之后,我瞬间明白了大学为什么会开展心理课程,我想,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抑郁症了吧,心理课程的展开,是因为让我们调整好心态去面对新的环境,如何去面对新的压力。

解决方案:①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

②病情稍严重的一定要去看心理医生 ③运动,运动可以改善病情状况。 ④转移注意力,可以腾出时间出去玩耍。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们,希望抑郁症一辈子永远不要找到你们,祝你生活健康与顺利。

第3个回答  2022-03-0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可能会出现焦虑问题,因为大学生有很多的压力比较大、时间比较多、容易陷入空虚之类的问题,所以很容易变得焦虑、紧张不安、很难安静下来,同时伴随头晕、头痛、恶心、腹泻、腹胀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时会出现焦虑上的疾病表现。

第二、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抑郁症的一些表现,主要就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终日闷闷不乐,甚至委屈、以泪洗面、对于未来没有希望感、自卑、自责等等。

第三、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适应障碍,尤其是到大学以后,对于一个新环境没有办法适应下来,同时有可能会没有办法和自己的新同学以及宿舍同学建立很好的关系,因此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很多的情绪反应。

第四、也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成瘾问题,比如说沉迷于网络或者抽烟、喝酒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4个回答  2022-03-1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可能会出现焦虑问题,因为大学生有很多的压力比较大、时间比较多、容易陷入空虚之类的问题,所以很容易变得焦虑、紧张不安、很难安静下来,同时伴随头晕、头痛、恶心、腹泻、腹胀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时会出现焦虑上的疾病表现。

第二、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抑郁症的一些表现,主要就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终日闷闷不乐,甚至委屈、以泪洗面、对于未来没有希望感、自卑、自责等等。

第三、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适应障碍,尤其是到大学以后,对于一个新环境没有办法适应下来,同时有可能会没有办法和自己的新同学以及宿舍同学建立很好的关系,因此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很多的情绪反应。

第四、也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成瘾问题,比如说沉迷于网络或者抽烟、喝酒等一系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