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者不是罪人,这句话说得过去吗?不矛盾吗?

如题所述

这句话没有矛盾,但不全面。
先说一下相关的法律名词。法律上没有“被告者”,有“被告人”和“被告”。在刑事案件诉讼中,被公诉机关指控涉嫌犯罪的当事人称作“被告人”。但在民事、行政案件诉讼中的被指控的当事人称作“被告”,提出指控的一方则称为“原告”,也就是说只有在刑事案件中才有“被告人”的称谓。
你说的“被告者”作为一般社会口语,既可以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也可以指民事案件中的“被告”。
1、民事案件的被告,通常是侵权行为,即使其行为被认定,仍属于“违法”,不是“犯罪”,因此不是“罪人”。
2、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有犯罪嫌疑,称为“犯罪嫌疑人”,当法院最终审理结果确定其犯罪行为时,被告人就是“罪人”;经法院审理不认定其犯罪,属于“无罪”,就不是“罪人”。
例如甲长期拖欠乙的巨额债务不还,乙将甲告上法庭,甲就是被告。即使法院认定甲侵犯了乙的权益,甲也只是侵权“违法”,并不是“罪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1
被告不是罪人的说法不准确。
正确的说法是,被告不一定是罪人。
民事纠纷主动提起诉讼的一方成为原告,另一方是被告。
刑事诉讼的被告,经法院审理,有的判为有罪,有的判为无罪。
判决之前,不等断定是否有罪。
第2个回答  2021-10-21
是这样的;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被告人绝对不是罪人,只是维护利益的诉求。所以,这句话不矛盾,更没有任何问题。即使在刑事案件的诉讼中,被告人在法院判决之前,也不能定性为罪人。罪人,是在经过法院审理后,判决其是否有罪,才是最终结论。
第3个回答  2021-10-21
被告者不是罪人,这句话应该改成被告者未必是罪人。也就是说,被告者有可能有罪,也有可能没罪。只有证据说话才是正确的。
第4个回答  2021-10-21
从法律上讲,原告与被告实际上是平等的。并不是原告一定有理,原告一定能赢官司!有很多情况是原告输掉官司!即使是刑事案,原告是检察院,检察官,被告也不一定是罪犯!因此现在只能称“犯罪嫌疑人”,就是这个道理,在法院审判时,在法官宣告被告有罪前,被告不能称为罪犯。只是犯罪嫌疑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