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有为法和无为法,哪些又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如题所述

阿弥陀佛!

壹、《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有为法】就是随因缘和合生灭的法,可以理解为「现象」,举凡能见到的相乃至「名相」都是有为法

比如六道中:天界道3界28层天、修罗道、人间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18层

这些其实都是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这些是众生的「相由心生」,心里念什麼就产生因缘,而善恶果报则由「阿赖耶识」变化

比如 有人修五戒十善,但未修持佛法
上品的神识会升天(天人相、天人福报)
中品的神识会为人(人相、人身果报)

这一世结束後又会随著神识(阿赖耶识记载善恶果报)流连六道轮回,再分别投生到其他道中

这是有漏之法,通常这类的法都是【世间法】

比如《易经》、《道德经》并无法超脱轮回、了去生死,随业力果报因缘和合,随之生灭

贰、【无为法】就是不随因缘和合变化,可以理解为「真空法界」、「涅槃妙心,清净法身,真如佛性,其实即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无漏解脱的大智慧心」

《金刚经》云: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大般若经》亦云:「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真空妙有】

虽然圣贤 :佛、菩萨 、辟支佛、阿罗汉

证果不同,但仍是依「无为法」所【证】

而又以【证得究竟】而有所分别

此外,这里可分为【出世间法】和【世出世间法】

一、【世出世间法】:菩萨乘

1、佛是福德智慧圆满的圣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证得「无馀大涅槃」

2、菩萨共有52位阶,以「自利利他」行菩萨道,觉有情众生。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
「十地」(初地开始称为圣位,这阶段一直到十地)以及
等觉菩萨,破最後一品无明後,证
妙觉菩萨(圆满成佛)

所谓世出世间,就是
出世得道、入世度人

不仅自己证无上道,还会度化众生

佛教来说,称为「大乘佛法」;或摄辟支佛、阿罗汉「回小向大」,最终皆共成佛道,乃「一乘(法)」

二、【出世间法】:缘觉乘、声闻乘

1、辟支佛:主要修「12因缘」证得此果,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又可分为「独觉」和「缘觉」。

2、阿罗汉:主要以四圣谛证得此果,又分4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罗汉」。

阿罗汉为「声闻乘」最高果位,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

以佛教来说,称为「小乘佛法」,以「自度度人」为目的,求己能出三界火宅(天界道中分三界、泛指六道皆为火宅)

而辟支佛「不会说法」,阿罗汉「不会度人」,若回小向大发大菩提心,方能共成佛道,即「一乘(法)」

参、无为法和有为法关系

「无为法」是依「有为法」而证得;

事实上,离开了「有为法」,
也根本就没有所谓「无为法」可得,

就如《中论》说:「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世)俗谛」是「有为法」,
「第一义(真谛)」是「无为法」,
离开了「俗谛」,也就没有所谓「涅槃」可证。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是一体两面,如「物质」和「能量」
又好比 「碳」和「钻石」

如果没有依碳元素,经过「特殊因缘」排列组合,就不会有钻石

没有钻石,就无法做成钻戒!

总而言之,「净土法门」之【持名念佛】即是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念佛三昧」!

念佛不离俗谛「阿弥陀佛名相」、「极乐世界庄严殊胜相」,但若能至心信乐称名故,修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

得真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通【念佛三昧】,证得【无生法忍】,而能速证佛果!

此乃【真空妙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05
比如说金子是无为法,金戒指金项链金手镯等等就是有为法。比如说水是无为法,浪冰雪雨等等就是有为法。追答

世间法就是色受想行识的范围,出世间法就是离开色受想行识的范围以后,又不入断灭。出世间法其实是指生命的根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