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东厂和西厂,哪个机构的势力与权力更大?

如题所述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巩固皇权,先是非常丞相,将大权包揽在自己一人手中,又将锦衣亲军改造为了锦衣卫,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专门负责替他打探各种情报,监控手下的大臣。后来朱棣及以后的皇帝,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陆续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以达到牢牢掌握皇权的目的。

锦衣卫本来是朱元璋的近卫亲军,后来转换只能依然是皇帝私兵,但是后来皇帝设立的东厂、西厂则是由宦官控制的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朱棣时期,西厂设立于成化时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废除丞相制度之后,随着时间的拖延,逐渐形成文人抱团取暖的形式,新兴的内阁严重的约束了皇权。

锦衣卫、东西二厂形成严密的厂卫制度,其中东西厂主要都是由太监负责,直接对皇帝进行汇报,也是后来阉党之所以壮大的原因,因为他们手中握有足够的权力,在和文人内阁争权的时候,往往占据主动,加上皇帝的宠信,东西厂的太监往往无法无天。

甚至亲王宗室都惧怕三分,一般文人更是噤若寒蝉,从设立开始,就有人要求废除,但是皇帝对他们的依赖非常强,根本舍不得自剪羽翼。 结果,皇帝不仅没有答应,还大力加强他们的权力,原本像锦衣卫这样的机构,权力已经相当大了。

没想到东厂,西厂后来居上,还超越了锦衣卫的职能。那么东厂,西厂这两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中,谁的权力要更大一些呢?歪史认为东厂的权力才是最大,因为他设立的早,制度和职能相对完备,而且东厂属于常设机构,而西厂则是临时机构。当然,这个临时是一直存在的。

朱棣设立东厂的时候,它不仅有着监察百官,还直接监察锦衣卫。越往后,随着皇帝对太监的依赖越大,东厂宦官权力越大,有时候,锦衣卫都要听任东厂厂公行事。后来东厂权力太大,皇帝又非常依赖,没办法裁剪,但是又不能不制约,于是灵机一动,设立西厂,目的就是为了牵制东厂,避免一家独大,不过他的负责人还是宦官。


所以,物以群分,这些差不多体征的人很快狼狈为奸,窜合锦衣卫和文官阁臣争得你死我活,大明最后就在无休止的内斗中烟消云散。

即使他们很容易联合一块去,可西厂与东厂比起来,还是差得挺多,光在级别上,东厂的负责人是司礼监的二号人物秉笔太监。他们在内廷里面占据非常重要的职务,和掌印太监可以一起左右皇帝的裁决。像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些人都是负责东厂的宦官,而西厂没有几个权倾一方的太监出现。

西厂出现的时候,它的风头曾经压过了东厂,但是因为根基不稳,当时属于临时机构,就这样招蜂引蝶,最终在东厂、文官等抵制之下,明武宗彻底下令撤销这个机构。前后总共两个负责人,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从设立开始就和东厂争夺,导致他被撤销。

所以在权斗中,像西厂这种临时机构,根本没办法和已经成熟的东厂斗争,设立他只是皇帝对于底下的厂卫不够信任,为了制约,可惜西厂的人没有这个认识,反倒因为皇帝离不开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1
东厂,全称为东缉事厂,是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建立的,直至明朝灭亡。职责是收集情报、抓捕,但无审判权。西厂,全称为西缉事厂,只是在明宪宗和明武宗期间短期存在过,有先斩后奏之权!因此,西厂的势力和权力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