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镇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始建尤溪县,因境内有尤溪而得名。
宋朝,尤溪分为四乡八里,洋中隶属兴文乡,其中洋中大部分为长安里,后楼附近村落属安福里。
明洪武年间,全县划分为50个都,洋中为15都部分,16都,17都。
50都制一直沿用至民国。
民国23年,全县划分为六个区,洋中隶属第三区西洋区。
民国25年,全县改为四个区,洋中隶属第二区西洋区,含洋中,桂峰,官洋,后楼四个乡。
民国29年,全县合并为25个乡镇,洋中为雍后乡部分,桂洋乡,香湖乡部分。
民国32年,撤区,乡镇数目缩减至19个,洋中为雍后乡部分,桂洋乡,香湖乡部分。
民国34年,全县又改为13个乡镇,洋中隶属西溪镇,公所驻地西洋村。
1949年7月5日尤溪县和平解放。
1953年,全县先后设立11个区、125个乡。洋中为第十区,公所驻地洋中村,第十区含:洋中、康林、后楼、官洋、本洋、际口、桂峰、龙洋、官圳、白漈等11乡。
1955年,第十区并入第三区,洋中隶属第三区西洋区。1958年初,撤区并乡(镇),全县划分为11个片、65个乡(镇),洋中隶属洋中片区,含洋中、后楼、桂峰、官洋四乡。
1958年9月起,撤片、乡(镇),设立人民公社,洋中隶属上游人民公社,公社驻地洋中村。
1959年6月,各人民公社改以驻地名称命名。洋中为洋中人民公社,下含:洋中、后楼、桂峰、官洋、官圳、康林、康甲、坎兜、龙洋、际口、丹坑、落洋、刘溪、洋边、贵同、际头、深度、仙岭、洋头19个生产大队。
1959年12月,撤消洋中人民公社,并入西洋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全县改划为32个人民公社,有洋中,后楼,桂峰三个人民公社。
1962年底,三个人民公社又合并为洋中人民公社,公社驻地洋中村。
而后基本没有变化.
1986年,公社改乡,名为洋中乡,乡政府驻地洋中村。
1994年,撤乡建镇,名为洋中镇,镇政府驻地洋中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8
原来如此洋中有名胜古迹,牛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