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论的新书快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作 者:戴季陶著
出 版 人:朱庆
策 划 人:梁永春
出 版 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媒体合作:搜稿网
出版时间:2011-7-1
版 次:1
页 数:207
字 数:100000
印刷时间:2011-7-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11211927
包 装:平装
定 价:21元
媒体评论:
戴季陶的《日本论》对日本的认识深刻程度远在《菊与刀》之上,可惜的是,今天已经很少有中国人知道《日本论》的。在我看,它是迄今为止介绍日本的书中写的最好最深刻的……戴季陶和那个时代的多数中国青年精英一样在日本留学然后干革命,长期居留日本的经验以及与日本各阶层的广泛深入关系,再加上中国与日本属同一文化圈中的那种独特敏锐,都是只靠几个月时间借助二手资料了解本尼迪克特无法企及的。尤其对需要了解日本和近代中日关系的中国人来说,涉及了近现代中日关系中大量今天鲜为人知事实的《日本论》,其价值是《菊与刀》所远无法比拟的。
编辑推荐:
1、 中国人认识日本第一书。
2、 被国内人称作:“迄今为止,介绍日本的书中写得最好最深刻的。”
3、 《日本论》文笔流畅、语言平实,对日本的理解深厚精粹,文字博大深厚,全无学术书的生涩、艰深,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4、 了解为人不知的日本,必读本。
相关推荐:
为生存而竞争,为竞争而互助:《日本论》里的中日关系终极走向
文/廉小天
日本人看中国,就像是看到了一面镜子。历史上,日本人曾拿着这面镜子,誓要把自己的文化发展到与镜子里的景象同样的高度,是以他们迎接鉴真东渡,让奈良的寺院保持大唐古风直到今日。而到了1840年之后,这面镜子里出现的就是另外一面了,戴季陶在《日本论》中说:“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战争两件大事,更把日本全国的武士的热血,沸腾起来。一面以亡国的危险,警告国民,一面也学习不少的国际情形。所以中国在十九世纪初中叶所受外国的压迫,也是日本维新的大兴奋剂。”
中国所遭遇的战争,让中国更趋沉沦,却启动了日本走向崛起之路,这是为什么?概而言之,中国人的“大国心理”是其症结所在。不仅认为不需要向日本这样历史上受中国文明影响的边陲小国学习,就是西方,也不过是小儿科的船坚炮利而已,殊不知当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乃至整个民族沉湎于先辈缔造的灿烂文化,以天朝上国自居,对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熟视无睹,那么这个国家就步入危亡的境地。日本人天天对着中国这面镜子,对此当然是心知肚明。
事实上,日本人自古就有侵占中国的野心,戴季陶做了一针见血的阐述:“中国民族如不衰败,日本何敢起侵略中国的野心。蒙古灭宋,这是刺激丰臣秀吉的最大事实。满洲灭明,英法侵略中国,两次订盟城下,是引起西乡隆盛等的野心最大的事实。”
一提到日本人的战争,历史伤疤就在中国人面前隐隐作痛。但光有仇恨不足以解决任何现实问题。日本人对中国的战争,大抵是因为他们太了解中国这面镜子。自古以来,就由微入里,分析的透彻之极。然而中国人却从未拿日本当镜子,不仅如此,连拿镜子的习惯也没有。孙子兵法当中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日本人了解中国,而中国对日本并不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当代以来,中国在经济、军事诸方面都处下风的原因所在。
戴季陶对这一点可谓是心急如焚,他说“‘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刨台上解刨了几千次,装在实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因此他才写下了《日本论》,要将日本也放在解剖台上来解剖解剖。这一解剖赢得了日本学者的交口称赞。他的视角自然是中国人的,但可叹的是,在中国,人们所看的大多却不是他的《日本论》,而是美国人写的《菊与刀》。
今天,中国人到了该重新审视这一选择的时候了。戴季陶对日的了解,以及他所亲身经历的中日关系变迁,是无他人可以相提并论的。尽管他后来思想上走向反动,支持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但是在他那个年代能从苍白的反日口号中冷静下来,对日本的历史文化,和日本人的性格、信仰,以及军国主义进行深刻的分析,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不能因人废言。
只要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有所期待,我们就决不能在一味推崇欧美而疏忽对日本的研究。戴季陶在书中说日本人的特点是“为生存而竞争,为竞争而互助”,总体上说,中日关系的走向也应该以此为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