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午时三刻是指几点?

如题所述

1. 中午十一点到一点,被称为午时。
2. 古代自唐以后,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小时,午时三刻指的是午时的第三个刻度,而非午初三刻。
3. 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百刻制度,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每刻相当于现代的14分24秒,因此午时三刻大约是现在的12点45分。
4. 古时候,行刑通常选择在阳气最盛的时候,以期压制阴气。这个时间被认为是在正午12点,是根据西安时间确定的。
5. 中国古代的时辰划分不以数字命名,而是用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动物生肖。
6. 具体时辰划分如下:
- 子时(鼠):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以子时正点为午夜十二点。
- 丑时(牛):凌晨一点到三点,以丑时正点为凌晨两点。
- 寅时(虎):凌晨三点到五点,以寅时正点为凌晨四点。
- 卯时(兔):凌晨五点到七点,以卯时正点为清晨六点。
- 辰时(龙):清晨七点到九点,以辰时正点为清晨八点。
- 巳时(蛇):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以巳时正点为上午十点。
- 午时(马):上午十一点到一点,以午时正点为中午十二点。
- 未时(羊):下午一点到三点,以未时正点为下午两点。
- 申时(猴):下午三点到五点,以申时正点为下午四点。
- 酉时(鸡):下午五点到七点,以酉时正点为下午六点。
- 戌时(狗):晚上七点到九点,以戌时正点为晚上八点。
- 亥时(猪):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以亥时正点为晚上九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