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年已嫁之女不能回娘家?

如题所述

习俗,简单地理解为风俗习惯。

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或经历史沿袭而巩固下来的,具有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俗,并且已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
人们之所以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作为行为准则,那么它的存在就有其必然的价值,起码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如此。就拿“已出嫁之女春节忌住娘家”这一习俗来说,它的成因有许多本版,难以考证,我们借用“吃穷娘家”和“不全不圆”两个版本来看看它之所以存在和延续的逻辑何在。

第一个版本说,结了婚的女儿,于娘家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过去的那些年代家家都不富裕,有的家庭甚至是吃了上顿愁下顿,“自家人”都顾不过来。女儿回娘家过年,则女婿、外孙/女都在,一下子添了这么多张嘴。既然回了娘家,总不能给女儿一家饿着,于是娘家就得东拼西凑挪借粮食,使得娘家一开年就陷入“粮食负债”。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出现,所以忌讳结了婚的女儿回娘家过年。

第二个版本说,结了婚的女儿,就得关心自己的家庭,所谓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们自古讲究的是合家团圆,既然儿媳妇是自己家的人了,那么结了婚的女儿同理就是“人家的人了”。过年如果儿媳妇回了娘家,这个家就不全、不圆,是大忌。过去的年代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多,有儿有女,父母家既是婆家、又是娘家。要使别人理解你,就得先理解别人。还是让女儿回他们家团圆为好。

-03-习俗的适应性
对习俗的来源已无法考证,甚至对它的解释也各有各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说法也不见得被人提及,就单单成了“这就是习俗”。但总会有人问个“为什么?“,先人们索性借助趋利避害的人性告诫:如果违背了,娘家来年就会越过越穷,甚至减丁、破财;如果遵守了,女儿家来年就会旺夫、团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危害在后面吓唬着、利好在前面吸引着,通过这种最直接、最切合心意的说法将这一习俗给传送开了。大家内心默认,毕竟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家遭受如此厄运,也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一家能过得越来越好。同样的,没有哪个女儿愿意看到自己的娘家遭受厄运,也没有哪个女儿不希望自己的小家庭过得幸福美满。于是,父母和结了婚的女儿心照不宣,一代又一代的遵从着这个习俗。

习俗通过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像这样一代又一代的遵从,父母与已婚女儿会有共同的观念,每逢过年时节,做父母的不邀请女儿回娘家,做女儿不留在娘家而是回自己的家准备团圆。随着观念流传,时代也在变迁。之前鲜有“离婚”一说,而现在离婚现象却屡见不鲜。那么之前流传下来的习俗、观念,还能不能适应新的情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31
过年的时候已嫁之女可以回娘家。很多地方都是初二回门初一到婆家,因为你等于嫁到别人家去了。各地的习惯是不一样的,而且你们夫妻两个也可以共同商量,有的人就是今年到你家过,明年到他家过。
第2个回答  2023-01-31
有的地方可以回的,有的地方不可以回。这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在我们那里是可以回去的。
第3个回答  2023-01-27
楼主,你好
习俗,年初二开始可以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