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教育和英美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德国人大学普及率不高、德国大学排名不高,德国却是一流强国?

德国大学从种类上分为大学(Universität)和技术类高校(Fachhochschule)。后者相对于前者更偏重实践。从资金来源分为公立和私立,公立大学占多数,我们下面说的都是德国公立大学。
先说优势:
1. 公立大学不收学费。当然这个优势是对于学生来说的,相比于英美的高学费对学生也是负担。
2. 学校管理相对自由,只有规定通常毕业的年限(本科6个学期,硕士4个学期),并不会硬性要求必须在这期间内毕业。这个优势是相对于中国大学而言的。相对宽松的学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习或者去做想做的事情。
3. 分类明确。综合类大学(Universität)培养更偏研究(当然并不是说这种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行),技术类高校(Fachhochschule)与企业合作紧密,毕业生通常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另外,这种技术类高校在德国的地位挺高,不会像中国的技校那样被贴上“差学生才会上技校”的标签,这样有利于年轻人向不同工作领域的分流。
4. 毕业不太容易。这是相对于中国大学而言的。在德国大学、特别是本科阶段,学生的压力还是挺大的,有些学科还存在淘汰机制,考不过中期考试(Zwischenprüfung)你就不用来上学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国大学“严进宽出”导致的部分学生一进大学就不求上进的现象。
5. 大学的水平较为平均。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专业强项,不会出现全国最好的专业都集中在清华北大的情况。这样的好处是教育资源较为分散,学生不会为了上好大学而挤破脑袋。大家会因为喜欢某个专业去上某一个大学,或者看哪所学校离家近。不过这也有弊端,我在下面讲。
6. 教学水平。平均的教学水平高于中国大学。虽然并不是所有教授能力都很高,但整体而言,德国教授团队要比中国的更加货真价实,毕竟在德国想要当上教授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
德国大学的优势还有很多,我就不再多说了,我想大多数人对于德国大学的优点了解的很多,因为有些中国媒体对德国大学毫无原则的吹捧已经把德国捧成天堂了。

重点说一下德国大学制度的弊端。
1. 公立大学不收学费。与上面第1条一样。不收学费对学生是好事,对学校可不一定。德国公立大学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且州政府的钱占大头。如果州政府比较穷,那学校的经费就少。经费少就雇不了好教授,没有好教授那么科研水平就提高不了。简单的说就是缺钱。
2. 德国大学的水平较为平均。这与上面第5条是一样的。大学水平平均是一把双刃剑,弊端就是导致德国缺少顶尖大学。过于注重平均的结果就是效率的降低,德国缺少像英美那样的顶尖大学。其结果是:1)在国际大学排名上德国大学排的最高的也就三四十名。当然有人可以说,这排名没什么意义。那么 2)学校名气不够大就吸引不来顶尖教授。看看近几十年诺贝尔奖得主大多都在美国工作。最近几年德国实行的精英大学计划力图打造几所世界一流大学,不过这项政策也遭到了一些非议。
这个答案对此有很好的解读:
为什么世界大学排名前 50 大学列表中没有德国的大学? - 谢苇的回答
3. 顶尖科技领域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德国的强项在于次高新技术,比如高端机械制造等,但在前沿科学领域,比如纳米、生命科学,美国日本还是领先于德国。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德国的大学教育。上面所说的,德国大学缺少对顶尖教授的吸引力,另外资金也不如美国顶尖大学充裕。奉行公平原则的大学制度在培养中上等水平的学生上没有问题,但在培养精英学生上就显得力不从心。缺少精英的学生,那在顶尖高科技领域便会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
4.教职员工晋升制度的问题。要想在德国当教授,那真是长路漫漫。首先拿了博士学位后,要再花几年的时间写一篇长度超过博士论文的文章,并要接受考核,德语叫 Habilitation,取得在大学授课的资格。然后你就好好在学校教课,然后等着吧。跟美国一样,德国的教授拥有一个教席(Lehrstuhl,英语 chair),教席数量是固定的,所以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青年学者要想当教授,除了学术水平达到了相应水准,还要等着学校的教席出现空缺才能填补上。什么时候会出现空缺呢?一般是原来的这位教授退休了、去世了、或者跳槽了。这意味着青年教师们,慢慢等着吧。在这些青年教师拿到教授席位之前,通常很难有几乎独立领导一个重要的科研项目,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动力恐怕就会下降。而且那些还没当上教授的教师都是“合同工”,合同到期随时都有可能被学校扫地出门。相比较而言,美国的 tenure 制度能够较好的激发中青年科学家的工作热情。
不过德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修改这一晋升制度,比如引入 junior-professor(青年教授)这种岗位。另外我个人感觉,德国似乎正在尝试提拔一些年轻有为的学者成为教授,比如我们学校的经济系最近就来了两位十分年轻的教授。
最后说三点。1)请不要听信某些媒体吹捧德国的文章,这些信息有超过一半都是假的。德国没有那么完美。2)虽然讲了这么多德国大学的弊端,但总体上而言,德国大学为过去几年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称职、合适的人力资源。也就是说,德国大学制度是符合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需求的。比如上面说的德国强在中上等人才的培养,不擅长培养顶尖人才,但德国经济是以制造业、机电、化工、汽车产业为基础的,这就需要大量的中上等人才,以及技术类高校培养出的能够迅速适应实际生产的工程师。3)但是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产业结构变革速度很快,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德国大学制度的弊端就会显露出来,比如现在。所以德国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对现有的大学教育制度进行修正,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8
万能班长来啦~
首先来说德国大学的教育:
德国向来是个严谨、逻辑思维缜密的国家。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尼采、叔本华、黑格尔都都是诞生于此。他们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德国教育,也继承了独特的德意志民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知识永恒的追求。德国人在教育界的名声也都很好,虽然德国国内并没有很正式的大学排名,也没有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分,但是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只能与英美相比,说这种对知识的专精程度是德国人民血脉里与生俱来的东西吧。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综合性大学、高等专业学院、高等师范学院、音乐艺术学院等。

综合性大学, 通常称为Universitt,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这类学校可授予Diplom, Magister Artium 及Doctor学位。
再来说说英美的教育:

英美这边比较看重学生的可发展性。就是说负责提供展示的平台,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与按部就班严谨的逻辑思维比起来,开放性求识才是英美教育更看重的部分。同时,也因为英美早期殖民掠夺的关系,英美在教育方面也非常支持百家大融合,接纳了世界各地的教育方式,吸取了各个国家的教育优势,所以看起来更有“集所有优势于一身”的感觉,与德国教育相比专精程度要稍逊一筹。

德国的建筑、工业、机械等方面的成就还是很突出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第2个回答  2020-04-07
德国的一般学位中文里都译成硕士,但实际上和英美硕士是有区别的。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也译成高专,简称FH)的学位叫Diplom (FH),可译成高专硕士,相当于英美式的Bachelor(学士);大学(Universitaet)毕业的学位叫Diplom(译成硕士)或Magister(一般译成文科硕士),相当于英美式的Master(译成硕士)。德国还有一种"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应该说相当于略低于高专,毕业的学位也译成硕士,不过要说明是职业学院毕业的硕士,基本上相当于英美式的学士。再往上走,博士和博士后等全世界都差不多,只不过德国的医科、法学和艺术类方面还有自己的叫法。以上仅供参考,满意,请采纳,谢谢!
第3个回答  2020-04-07
德国是发达国家,他们对于这个职业与行业的看法大多数平等的所以德国大学的教育会更偏向于理论研究这一方面更轻松,活泼。
第4个回答  2020-04-07
德国的强大是在工业机械生产方面 而且精确度要求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