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疑案

中国古代四大疑案

1、宋太祖暴死之谜: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归西了,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2、老子的出关之谜:

有史实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而著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经》。而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则没了消息。这个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则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据。《庄子天道篇》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离职后便离开周室而“归居”了。

3、杨贵妃生死之谜:

杨贵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无数骚客文人的才情,为之吟诗作赋。然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

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问。

4、明建文帝生死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此后,有关惠帝已经出逃的传闻颇多,明成祖对此总是不放心,这件事也几乎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综合各家说法,主要有“焚死”说和“逃亡”说两种。

扩展资料:

《中国历代悬案疑案奇案大全集》:一个个扑朔迷离的谜团,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个个震撼心灵的史实。

帝王君主悬案、后宫嫔妃玄案、太子公主秘案、治国名臣密案、戎马将军玄案、红颜美人悲案、官宦乱政诡案、官场浮沉险案、科场舞弊奇案、文字大狱冤案、酷吏贪官黑案、方士巫蛊怪案、变节投降异案、谋杀行刺惊案、文明考古谜案、文化艺术疑案、名人逸事轶案、盗掘古墓大案。

聚焦历史,披露惊心动魄的悬案传奇,穿越迷雾,揭开错综复杂的尘封真相。

披露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诉说帝王之家的权力争斗、演绎后宫之间的爱恨情仇、考证文化艺术的真伪虚实、破译考古文物的神奇密码、揭秘国宝背后的惊天事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历代悬案大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2
其实越是看似复杂悬疑的历史事件,越是简单。1,传国玉玺被孙策仿造后送给袁术了,后一直被周瑜家族保存,直至民国初年流落蒋介石之手,今在台湾。2,武则天无字碑,武则天皇位来路不正,因此希望功过自由后人评!3,斧声烛影,赵光义怀揣斧头进宫,席间因为赵匡胤话明传子,于是赵光义弑兄篡位,用斧头杀了赵匡胤。但此时的宫中官吏太监已都是赵光义心腹,所以无人阻拦。4,靖难之役攻打四年,第三年时建文帝就已经谋划如若守不住京城该如何应对,于是有人建议建文帝造船出逃,或挖地道出逃,但都被建文帝否决,最终建文帝让太监将其中两个皇子带出宫中,一个往南一个往北,往南的一直跑到云南,往北的去了山东,并且两个皇子都改姓留,因为是留下来的根,后民国时期改姓刘和朱,今遍布在黑龙江、山东、云南三省。5,老子出关时因为没有通关文牒,后来返回的路上被野兽豺狼所吃。6,杨贵妃其实已经死了,没有任何人代替,并且不是勒死,而是赐毒酒而死。贵妃金丝玉霓裳羽丝衣清朝时被进贡到颐和园,后被八国联军士兵带回英国,今在法国巴黎。而贵妃尸体是死后7天后安葬!
第2个回答  2016-07-29
除了更加久远的“九鼎”下落等等,一般认为的中国历史四大奇案是:传国玉玺和氏璧下落、武则天为何立无字碑、宋太祖之死、明建文帝之谜。
一、传国玉玺下落之谜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史书记载传国玉玺乃蓝田玉雕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
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以一蓝田玉琢为传国玉玺,命李斯丞相在其上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字,由玉工孙寿刻到上面。秦二世死后,由子婴把传世
玉玺献给汉高祖刘邦,授之为“汉传国玉玺”。王莽篡权后,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玺,皇太后怒,把国玺狠狠砸在地上摔崩了一个角,王莽让人用黄金镶补,尽管手
艺精巧,但宝玺终究留下缺角之痕。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率先攻入洛阳城的孙坚,在井中得一宫女之尸身上有一红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传国玺(见《吴志》)。之后孙坚之子孙策将玉玺献与袁术以借兵马。孙策用此玺从袁术处换来三千兵将,从而奠定了孙吴霸业之基。袁术称帝失败后,玉玺归属曹操。

之后玉玺经过魏、西晋、前赵、冉魏、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传到唐朝,至五代后梁、后唐时失去踪影。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

1.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玉玺便失踪。

2.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丢失。

3.
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元大都,“俘获诸王子6人,玉玺两枚,元成宗玉玺一枚,元朝共11个皇帝,其它皇帝玉
玺均没有缴获。”据《二十五史纲鉴》载:公元1370年5月,明军横扫漠北直捣应昌之时,缴获元顺帝出逃所带到漠北的一批珠宝。其中既没有元朝的诸帝之玉
玺,又没有传国玺。由于传国玺的下落不明,明、清两朝均没有传国玺。是故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传国之玺”。

二、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后人所加的文字,也斑驳若离,若明若暗,模煳不清。


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聚讼纷纭。纵观诸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
荒淫无道,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镌。其二,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
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其三,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
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

三、斧声烛影之谜

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

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据“金匮之盟”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
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后,既与亲信程玄德在
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次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
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
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以:"共保富贵,勿忧也!"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
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四、建文帝的下落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燕王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
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与此同时,建文帝所使用的宝玺也毫无踪影。正
史记载建文帝死于宫中的大火中。《太宗实录》卷九记载:“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
‘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仁宗朱高炽御制长陵后碑也说,建文帝殁后,
成祖备以天子礼仪殓葬。成祖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
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燕王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在什么地方,无人可知。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
知在何处。

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明成祖死后,他又回到京城,死后葬于
京郊西山。朱棣登位后,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对他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处访问。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员中,有不少锦衣卫士,这显
然就是用于暗中察访建文帝的。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将所有僧人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从永乐五年(1407年)
起,还派人以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到处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后共20余年。民间传言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踪迹与传说。有的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
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当年建文帝潜逃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接着隐匿
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后小山坡上。

摘自牛bb文章网,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7-29
  中国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祖先以其惊人的创造力为后人留下璀璨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个待解的谜团。比较出名的有以下这些:
  隐讳身世 秦始皇私生子身世之谜
  昂贵艳遇 汉武帝金屋藏娇之谜
  生存智慧 刘禅并非“扶不起的阿斗”
  血统谜团 唐太宗鲜卑人后裔之谜
  一代女皇 武则天有多少个男宠
  调包之计 宋仁宗龙种身份为何被怀疑
  荒诞之举 宋高宗为何用处女选太子
  君王如虎 明成祖为啥屠杀宫女
  龙首何觅 雍正暴卒尸体无头之谜
  风流身世 非龙种乾隆生母大揭秘
  后篇 历代帝后不了情
  强权女人 吕后演绎最惨烈的妻妾争锋
  凤在龙上 独孤皇后“妻管严”之谜
  铁血娘子 与杨家将同留史册的萧太后
  高贵凄苦 述律皇后断腕殉葬之谜
  忠贞爱情 历史上唯一修成金婚的皇后
  太后下嫁 孝庄反常葬制隐藏的政治玄机
  众星捧月 慈禧身边形形色色的男人们
  帝国斜阳 末代皇后婉容的悲惨结局
  妃篇 宫闱红颜多薄命
  西施之死 私奔、情杀还是失足沉湖
  霸王别姬 虞姬自刎后被埋在了哪里
  血溅后宫 戚夫人“人彘”有多恐怖
  燕瘦舞女 赵飞燕终生不孕有何玄机
  生存智慧 杨贵妃为何没能成为皇后
  红颜薄命 花蕊夫人香消玉殒之谜
  残忍至极 揭秘朱元璋陪葬妃子的死法
  不伦之恋 明宪宗与万贵妃的畸形恋
  西域女子 貌美香妃身体天生异香之谜
  毒蝎人心 珍妃坠井疑是慈禧派人所为
  侯篇 劳苦功高待封侯
  西楚霸王 项羽死于何地为何成谜
  兔死狗烹 淮阴侯韩信死亡有何玄机
  奸雄之智 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不攀高枝 唐朝望族为何不愿娶公主
  君主之侧 朱元璋何须除去“小明王”
  天王之患 洪秀全为何仇视知识分子
  血型霸主 张献忠为什么大杀读书人
  虎踞云南 吴三桂缘何令儿媳痛苦一生
  功高震主 杨秀清是否逼洪秀全封他“万岁”
  奸诈枭雄 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有告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