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买不起盐,平时吃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现在超市各种品种的盐,几元十几元不等,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消费得起。但是在古代,盐被官府垄断,古代穷人是买不起盐的,那他们吃什么才可以维持身体平衡呢?

一、偷买私盐或者是盐布。

自古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官府垄断盐的开采、出售,但还是有很多盐商偷偷私自买卖盐,他们的盐价要远低于官价,虽说也是很贵,但是老百姓偶尔攒足银子,还是可以买一点点。

另外,有些商人会贩卖一些“盐布”,就是将盐煮成水,沸腾后放入粗布,这样粗布上会有少量盐,穷人可以以此为佐料,放入汤水中或是菜肴中。

二、自己熬制。

采盐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井盐、湖盐、海盐、岩盐等,甚至还有让人听到毛骨悚然的方法。

比如,有些老百姓会在经常人畜经常方便的地方,从土里晾晒取盐。方法听起来有点难以接受,从这点可看出,官盐价格之高,已经逼得老百姓百无禁忌了。

但这种方法应该是老百姓极为缺盐时,才会采取的极端措施。更多时候,古代的穷人会取海水、井水来晒盐,只是一来要提防被官府发现,二来采盐的手法不专业,多为口感苦涩的粗盐,有时也会遭遇毒盐。

三、辣椒等佐料代替。

据说,人们喜欢辣椒也来自于盐的缺乏,这一点有书君没有办法穿越去证实,但是辣椒等的出现在某些方面,也是为老百姓寡淡无味的饭食增加一些味道。

有记载,辣椒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清初,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

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土苗用以代盐”,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

四、茹毛饮血。

古代的牧民,他们对盐巴的需求就没有那么迫切。因为他们是食用牛羊,而牛羊的血液中是有盐的成分。

对于古代,烹饪牛羊往往不是那么精细。动物血液中的盐分并没有被处理掉,加之古代牧民吃牛羊肉、喝奶茶,身体中已经摄取了盐。

五、用一些植物代替。

植物中含盐的不多,除了一些海生植物外,内陆地区的应该是一些芦苇、睡莲等,这些植物中会有一些无机盐,但是含量不高。

另外,有一种植物是盐角草,是一种极耐盐的植物,只可惜它是有毒的,其所产的盐分也只能用于工业。

古代为什么对盐为什控制的这么严,原因有三:

第一盐是生活必须品,所以在经济中占的地位比较高。

第二盐是一种战争资源,士兵们打仗需要体力,只有盐分跟得上才能够提高战斗力。

第三盐是税收的重要来源。

现在很不起眼的盐,曾是古代富人们的饭食的调味品、打仗时战士的必需品、当时穷人朝思暮想的奢侈品。

所以说我们如今真的很幸福,如果您心中出现各种不平衡的心态,不如想想古代连盐都吃不起的穷人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盐,放在今天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东西,除了平时养生频道、医学大V偶尔会发一两篇倡导低钠少盐的文章,很少有人会将关注点放在这味调味品上。但是,在古代,盐的地位绝对不亚于石油在现代人生活之中的地位,它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密切相关,有时甚至决定了国家的生死。

国家对制盐产业的垄断,让盐价居高不下。而盐税的存在本来就是一种对平民的剥削,我们今日看来确实离奇,但是对当时的平民来说,他们一出生盐价就是奇高的,他们自然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公平。所以盐税一直就是一项隐形的剥削。为了能够将盐行业彻底垄断,政府对于买卖私盐的量刑越来越严酷。盐的价格到底贵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天工开物》的记载,古代官盐的价格大约是成本的十倍。史料之中对盐价的记载各朝各代差别还是很大的,高的时候,一斤的盐竟然可以换到100斤粮食,少的时候也能换20斤粮食。盐税收入竟然占国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就算是少的时候也能达到五分之一以上。

盐本来是不贵的,但是一旦被国家垄断了,那么购买这种生活必需品就加重了平民的负担。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盐是一味调味品,而在古代,盐却是防腐材料,是体能的补充剂,还是商品贸易的必需品。无论是海边地区的咸鱼、草原上的奶酪、还是中原腹地的肉干,都要经过加工才能运输到其他地方,这个过程绝对不能少了盐。没有了盐不仅仅是饮食不够美味,影响到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各地商品贸易。穷苦的劳动人民吃不到盐,只能寻求其他的办法。

虽然在各朝各代,贩卖私盐都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官府垄断逼得民间私盐组织冒着风险贩卖给百姓私盐。私盐一般都比官盐粗糙,但是价格上来说已经便宜许多。

清朝之前,我国的制盐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经常使用的是煮盐、煎盐的方式。在成本上来看,煮盐需要燃料和人力费用,还需要一口巨大的铁锅。而煮盐对铁锅的损耗也是很大的,总而言之,那个时候制盐的消耗还是很大的。在清朝乾隆年间,中国的人口已经突破了3亿,对于盐的需求量一下子就上涨了起来,政府却依旧遵循着历代的盐税制度,把控着盐的生产和交易。而这个时候,制盐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已经从刚刚开始的用锅蒸馏制盐发展到了晒盐,如此因为人工费的减少、产量的迅猛增加,私盐的质量提高、价格下降,私盐买卖就有了很大的市场。有盐业专家统计过,在清朝,中国的私盐几乎占据了市场的一半以上,越禁越活跃。

官盐价格越高,对私盐的打击越严重,也代表着那些顶风售卖私盐的商贩们所赚取的利益更多。这月入百万的生意都是在刀尖上做的,一旦被抓到不是砍头就是流放。在五代时期,贩卖私盐立刻处死;到了宋朝,只要贩卖到10斤以上就直接杀头。贩卖私盐是和朝廷对着干的灰色产业,这些人不仅有胆也要有谋,做大了也能发展成大事业。比如唐朝的黄巢还有王仙芝在发动起义之前,其实也是靠贩卖私盐发家的。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人员之后,才有胆量反唐的。

除了私盐之外,百姓们也会想其他的办法找到盐的替代品。比如在辣椒传入到我国之后,很多老百姓因为吃不起盐,就用辣椒调味。其实对于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来说,虽然不知道盐之中的钠离子和钾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劳动者来说,不吃盐的话会觉得全身无力,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所以,庆幸我们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年代,从来不用担心买不起盐。

第2个回答  2019-08-10
首先,古代盐不全都是很贵的。很多时候,它的贵是指“价值贵”而不是“价格贵”。
古代腌制品里,最常能听到的应该就是一个“鲍鱼之肆”的“鲍鱼”,注意这里的“鲍鱼”,并不是指我们现代所说的那个带壳的玩意,而是指“咸鱼”,即盐渍处理之后的齁咸齁咸的鱼干。除此之外,再就是火腿之类的腌制肉会比较多能听到。

其次,盐的民间流传除了靠官府指定商贩转运外,基本就是靠走私了。腌制品也基本就是正常的贩卖流通。很多时候,腌制品(盐渍品)本身就是作为食盐的替代品存在的。

盐只是在腌制肉类时比较常见而已。腌制肉类时,除了盐,还有糟渍,就是酒糟。很多地方都有的“糟肉”最早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而对于水果蔬菜,更常见的是糖渍和醋渍,以及酸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用馊了的米汤来腌渍——注意这里说的是简单的理解,实际上,真正酸渍时用的是发酵后的米面汤),等等。糖渍和醋渍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果脯和糖醋蒜,酸渍产品最典型的则是在现代也很常见的酸白菜。

还有,腌制品不属于某一个阶级,所有阶级都能吃。影响因素只在于饮食偏好和习惯,区别只在于精致程度,而已。

咸鸭蛋很早就有了,甚至皮蛋也很早就有了,前者在齐民要术里就有针对性的杬子法,后者在养馀月令等书里也有具体的记载。

另外,在古代,“腊肉”一般不是腌制的,而是风干或者烘干的,就是“瘃脯”。顺带说一句,古籍中常见的各种“肉脯”,一般来说都是不经过盐渍直接干制的。经过盐渍的肉叫“鲞”。

顺带说一句,古籍中还能见到一种叫“鲊肉”的玩意,它是鱼肉直接发酵而成的,制作手段有点像现代家中自制“霉豆腐”,一般也不认为是腌制。
第3个回答  2019-08-09
首先,盐肯定能买得起,只不过吃多吃少的问题。

人不可能不吃盐,不吃盐根本走不动路,尤其是古代,农夫一天劳动量巨大,发汗也多,不吃盐根本干不了活。

有人说,草原民族就不吃盐,这是因为游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他们在处理肉的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精加工,而是和着血和动物乳乳汁烹调,这里面含有的盐分比植物多,所以不用额外吃盐。但是农耕民族就不一样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食,必须在饮食里添加盐分。

space
古代人一般都买不起盐,那么他们吃什么呢?
其实中国从来不缺盐,只不过控制盐的销售。

早在公元前6050年,当时还是新石器时代,罗马尼亚的原始人就学会用陶器煮盐泉水的,以提取食盐的技术;在中国山西省运城市,也发掘出同一时代的古代盐场,表明中国制盐业的开端。

因为盐是必需品,所以政府要么专卖食盐,要么授权私人经营,反正一直保持垄断。这样一来,朝廷不仅增收,而且控制了经济命脉,岂不美哉?但垄断一定会造成市场不满,历史上就爆发过很多关于食盐的冲突。

意大利统一前,威尼斯就跟热那亚为了盐干仗。法国大革命的一个诱因就是过高的盐税,运动过程中成功废除了盐税,可拿破仑当了皇帝后,宣布重新征盐税,理由是支付对外战争的经费,直到1945年,法国才再次废除盐税。
第4个回答  2019-08-10
没有你想的那么黑暗,从古到今盐都是被国家和官方定价的,所以不会超出太多的价格,还有就是在官盐下面,还有偷偷卖私盐的,所以还是能吃上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