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再见,在也不见》

如题所述

《再见,在也不见》是由三位青年导演共同完成,《心迷宫》(原名《殡棺》)导演忻钰坤执导了第一个单元《背影》,在中国广西完成;第二段《湖畔》由新加坡导演陈世杰在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完成;最后一段《再见》则是泰国导演西瓦罗孔萨库在曼谷完成。有趣的是,三段剧情分别对应“亲情”、“友情”和“爱情”,主人公都由陈柏霖扮演,角色和故事之间并无关联,相同的是对人性的剖析,虽出自三地导演之手,影像基调却难得保持统一,淡淡的离愁别绪贯穿始终。

第一:《背影》:父子情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写的是父亲,这段影片则用这个片名来讲与父亲的“再见”。因为躲债而抛妻弃子的父亲,如今身在他乡垂垂老矣,因为出差意外遇见父亲的陈柏霖,心情复杂,他跟踪父亲的脚步和背影,窥探他新的家庭和生活,怨在心中,心底仍割舍不下那份亲情。
忻钰坤的叙事功力经过《心迷宫》之后,越发稳健,画面的阴暗冰冷,和父子间的对手戏,从跟踪到饭馆对谈,虽彼此试探,却慢慢揭开了温暖慈爱的一面,非常细腻动人。这也是全片个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尤其是老戏骨秦沛扮演的父亲一角,表演已入化境,无需用力,淡然之间,便塑造出一位心怀愧疚、充满自责的父亲,“回去能干嘛?他们都不认识我了……”,陈柏霖不告而别,在阴暗的小巷里痛打了不懂孝顺、同父异母的兄弟,是对父亲离家出走的怨恨发泄,父爱在时不懂珍惜,分离了,就只能望著对方背影渐行渐远。

这一段的“再见”,虽有怨恨,但依然有爱,因为,始终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第二、《湖畔》:“兄弟”基情
这个故事最具意象,说是“兄弟情”,其实应该是一段青涩懵懂的“同志情”,只不过“友情之上、恋人未满”。双线并行的叙事手法,现实与过去交叉呈现。水波微澜的野湖、难以言说的心事,一段隐秘的往事、两个暧昧的少年,这一切都止于父亲的溺亡。成年结婚生子的陈柏霖,收到来自新加坡的挂号信,开启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兄弟情”,远赴他乡为被判死刑的杨佑宁送行。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相隔二十年的“死亡”,举重若轻。
“同志情”一向是台湾电影最擅长表达的题材,因此,虽然导演来自新加皮,却最有台湾电影的风格,对白和配乐极为克制,只依靠画面和演员的互动来推进,两位少年演员的表现尤其惊艳,眼神之间的默契,游走于友情和爱情的边缘,甚至有些抢去成年后陈柏霖和杨佑宁的风头。
这一段的“再见”,是成年后的痛,是对年少轻狂的释怀,是面对的死亡的超然和放下。

第三、《再见》:忘年情

来自上海的年轻教授陈柏霖,远赴泰国曼谷讲学,遇到了十二年前的“旧爱”——侨居泰国的老师蒋雯丽。这个故事最具时代感,贴近现实生活,片中有一段戏,陈柏霖演讲时谈到了时下流行的电子社交工具,无论FACEBOOK还是微信,看似有上千个好友,真正在乎你的也许只不过只是其中的五个人而已,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反而变得日渐疏离。有意思的是,陈柏霖初到泰国,意外拨动了一位泰国女生的心弦,一如当年学子时代的他,对老师的那段情愫,若即若离,是为呼应。而最后的酒店一夜,相拥激吻,是十二年前的旧情复燃,却也是无奈的告别,一个事业有成,一个已为人母,终究挣不脱伦理道德的束缚。
蒋雯丽的表演老道,无论神态还是肢体语言都非常精准自然,让我想到了《山河故人》里的张艾嘉,这种“忘年情”,真的需要好的对手,才能避免尴尬。而那个泰国女演员,纯净的眼神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29
要资源还是?
第2个回答  2018-08-29



是这个吗

第3个回答  2018-08-30
戳我主页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