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现状及发展

你只要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就可以,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你可以从教师方面出发,也可以从学生方面出发。

很差很差。。。。。

差得不能再差了

其一,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定制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产物,是同我国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别是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能因为现在实行了审定制,就对过去的国定制以及在国定制条件下编辑出版的部编教材、统编教材、通用教材加以非议。对中小学教材国定制的利弊得失,应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对中小学教材要打破垄断这种说法要具体分析、正确理解。a�什么是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通过协议或联合,对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实行操纵和控制,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b�新中国建立后,直至80年代中期,我国中小学教材实行国定制,由教育部委托人教社编写、出版教材。这是那个时期的国家政策,而不是哪个单位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人教社长期只收0�5%租型费,只是近年来由于物价因素才经批准提为2~3%,老少边穷地区还实行减、缓、免。)c�哪一种教材能占领市场,能占领多大份额的市场,最终靠的是质量。粗制滥造的东西,也许能靠行政手段、政策保护,风靡一时,但终究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时间的考验。d�退一步说,即使借用"垄断"的说法,是指过去"独此一家"的状况,那末现在进一步搞教材多样化也要允许这"一家"与其他各家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而不是搞双重标准,搞厚此薄彼。权威也好,品牌也好,靠吹,靠大树特树,是注定靠不住的。究竟哪一家教材好,最有发言权的是各地区各学校,是师生和家长,是广大读者。
其二,现在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由统一性走向完全的绝对的多样化,以多样化取代统一性,而应是由统一性走向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邓小平同志对此发表过一系列辩证统一的观点。针对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他说:"中小学教材可以组织各地去编,不一定要教育部自己关起门来搞。""要编几种教材,以供选择。"同时他又明确指出:"教育部要管教材,不能设想我们国家没有统一的中学教材。""教材要组织专门班子编写。"在中小学教材问题上过分集中统一,或者过分分散多样,都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中小学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上,也是这样)。美、英等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以往过分分散多样,结果造成基础教育质量大滑坡。近年来,美、英等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包括考试)集中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强,甚至以法律、法规的
形式,规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核心课程,保证基本课程、必修课程,制定教育标准、课程标准,加强教材选用机构和制度的建设,加强统一考试,等等。美、英等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包括考试)从分散、多样走向集中、统一,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包括考试)从集中、统一走向分散、多样,表面上看走向是相悖的,实际上是相反相成,都力图寻求集中统一与分散多样的最佳结合点。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可以断言,我国中小学教材的发展轨迹也不会例外。过犹不及,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其三,对教材多样化应有正确理解。
(1)中小学教材多样化,必须坚持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国家意志便无法体现,基础教育的合格质量便无从保证。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是中小学教材多样化方针的提倡者和推动者。作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国家队、专业队,人教社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受教育部委托,先后研究编写、出版了九套中小学教材,供全国各地选用。80年代后期当中小学教材进入审定制时期,人教社进一步为教材多样化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人教版的义务教育教材,即有五四制,又有六三制;既有黑白版,又有双色版、彩色版;普通高中教材既有现行教材,又有新编教材;许多核心学科,既有一般层次的通用教材,又有供部分地区、部分学校选用的不同层次的、各有特色的实验教材;90年代以来,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编写了盲聋哑学生的特殊教育教材,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材,海外华人华侨子女的标准中文教材。社会效益绐终是第一位的。人教社出版
的教材,既有人教社自己编写的,也有与国内外同行专家联合编写的;既以文字教科书为核心,又有音像视听教材相配套,并努力开发电子(计算机软件)教材,形成教材系列化和立体化的局面。正因为此,在2001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被授予全国"两基"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一般出版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既是一家出版机构,又是一家教材研究、编写机构。这是历史形成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中小学教材多样化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中小学教材建设还要不要有一支专业队、国家队?这是值得深思、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令人庆幸的是,教育部党组、部领导同志采取了种种措施,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专业队、国家队的力量。详见《课程教材改革之路》一书有关资料,课程教材研究所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多样化,并不应排斥由国家规划、国家组织力量编写的示范性教材。示范性教材的编者,可以是国家级教材编写单位,也可以是国家级教材编写单位与省级教材编写单位相结合,还可以由国家委托一些省级教材编写单位担任。示范性教材与多样化教材非但不应是对立的,相反,示范性教材是多样化教材的一种,而且是重要的起示范作用的一种。示范性教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较严的规范性、示范性教材本身也可以搞层次化、系列化、多样化。
(4)不同学科的教材,如何实现多样化,应从本学科性质、特点出发,不宜一刀切。例如政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这三门学科,政治性、敏感性较强,共同性较多,是提倡各地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编写五花八门的教材好,还是采取"全国统编教材+地方补充教材(或乡土教材)"的模式更为适宜,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正确有效的途径。
(5)多样化≠地方化。注意,这里是反对地方化,而不是本土化。提倡多样化,不应导致每个省都以省编教材来取代部编教材和其他省编教材,排斥部编教材、示范性教材、省外优秀教材进入本地市场;不应导致闭关锁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中小学教材的发展趋势,不应从"大一统"走向"小一统"。
(6)多样化≠数量化。不是多多益善。不是数量多、版本多、品种多就是实行了多样化。多样化的本质在于特色、在于层次、在于质量、在于选择、在于效益。那种以垄断本地市场为目的的低水平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甚至拼凑抄袭,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而恰恰是浪费,是误人子弟,有的还侵犯了人家的知识产权。在我们这样一个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十分匮乏的国家,这种所谓的多样化,不仅不应提倡,恰恰是应当制止的。
(7)多样化≠商品化。教材是产品、是商品,同样要接受市场经济法则的考验,同样要参与竞争,这是无疑的。但是中小学教材又是特殊的产品、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就在于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从研究编写到试教,到审查,到出版、印刷,到发行、选用,都必须体现这个原则。如果抛弃这个最根本的原则,单纯为经济利益所驱动,不管教材质量如何,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有利就干,无利不干,惟利是图,或明或暗地强迫学校选用订购不合适的教材,那就不可避免地会走上邪路。
标准、课程标准,加强教材选用机构和制度的建设,加强统一考试,等等。美、英等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包括考试)从分散、多样走向集中、统一,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包括考试)从集中、统一走向分散、多样,表面上看走向是相悖的,实际上是相反相成,都力图寻求集中统一与分散多样的最佳结合点。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可以断言,我国中小学教材的发展轨迹也不会例外。过犹不及,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