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要杜绝满堂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一幅场景: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讲得忘我投入,底下的学生或忙着做笔记、听讲,或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被动接受,收效甚微。等考完试成绩出来,老师大发雷霆,恨铁不成钢地说:“这个知识点我都讲过N遍了,你们怎么这么不长记性呢?”

   对于这种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武断地说,老师上课讲得多绝对不行。如难度较大或非常抽象的知识点,学生讨论、讲解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多讲几遍以加深学生印象。但如果一个老师几乎每堂课都是一言堂、满堂灌,把课堂把控得死死的,他的课堂就不能算是高效,肯定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它是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教授给别人,知识保留90% 。由此可见,在各种学习方式中,效率最低的就是被动听讲,而效率最高的就是发挥学生主动性,让他们讲给别人听。这个结果让我想起了一位同事的育儿方法。她每天都让上小学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做个小老师,把自己白天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给爸妈讲一遍。结果,这种方法就特别有效,孩子学习主动性特别强,学习品质好,自我要求也高,一直到现在都非常优秀。

   再回到我们的课堂,作为一名老师,我理解满堂灌老师的想法,那就是认为让学生讲或者讨论会耽误时间,影响自己授课进度,不如自己一股脑讲完,再让学生消化吸收。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课堂效率高低的评价标准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因此完全可以把课堂放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讨论、展示。当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掌控课堂,随时调整讨论的时间和展示的方式。还有,我们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可以有意提前安排几个程度较好、表现能力强的学生稍作准备。课下他们就会集思广益,到处查阅资料,请教他人,课堂上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让他们有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更是大大激励鼓舞了这部分展示的同学,会变得更加主动和优秀。我们还要注意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同学,要多给他们一些讲解简单题目的机会,甚至是复述老师和其他学生讲的内容,并且给他们以鼓励和赞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总而言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从杜绝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