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哪九个藩王守边

如题所述

明朝镇守边塞的藩王,即从东到西是指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九王。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总结西周以来的历代统治经验,施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即设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卫朝廷。当时,残元势力虽已退回大漠,但仍很活跃,时常南下侵扰,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于是明太祖实行“诸王靖边”的策略,先后分封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王,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边防线上。因为他们拥有军权,镇守着边塞,故称之为塞王。每个王府约配备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二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约有万余人。王府中设有自成体系的官属。具体指:
秦王朱樉:明太祖二子,建藩陕西西安府。
晋王朱棡:明太祖三子,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
燕王朱棣:明太祖四子,建藩国于北平,后为帝系,是为明成祖
代王朱桂:明太祖十三子,初封为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大同府。
肃王朱楧:明太祖十四子,初封为汉王,后改封为肃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建文内迁移藩甘州府,
辽王朱植:明太祖十五子,初封为卫王,初建藩于广宁府,后被明成祖移藩于湖广荆州府。
庆王朱栴:明太祖十六子,初就藩韦州,建文三年迁藩于宁夏。
宁王朱权:明太祖十七子,初建藩国于大宁卫,后建藩国于江西南昌府。
谷王朱橞:明太祖子,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后阴谋政变,获罪削去谷王爵位,废除封国。
这些塞王起先权力很大,有兵权,可以调动地方部队,任命王府官吏。后来为了削弱他们,或者内迁,或者削爵,在明永乐之后,被朝廷控制极为严格,只剩一个显赫的身份和富贵,并无实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