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子的“出阁”一词是哪个朝代开始的

如题所述

“出阁”一词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太子的培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其中出阁读书是很重要的一项,该制度是太子专享的,其他藩王是不能有的。

神宗长子朱常洛出阁读书时,时王锡爵为内阁首辅,鉴于隆庆六年十二月万历帝出阁读书时首辅张居正命马自强等编辑《帝鉴图说》以进的旧事,王锡爵嘱咐焦竑收集资料编写《养正图说》作为朱常洛的启蒙教科书。

但是不久王锡爵离职,此事遂不了了之,但是焦竑却依旧用心为之。书成之后焦竑本打算进呈,但是同官郭正域嫉妒焦竑,遂攻击焦竑沽名钓誉,迫使他未能进呈此书。因此,此书并未能够成为光宗(即朱常洛)的启蒙教材,甚为可惜。

扩展资料

现代出阁释义

在中国古代人们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的女子不仅不读书而且不出门,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的就是古代未出嫁的女子。

直到到达某个年纪,女子就需要嫁人,这才走出自己的闺房走出家门,俗称出阁。在现在社会中,出阁的意思是指女子结婚。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所以有许多的词汇都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只是古代跟现代的意义并非完全一样。

例如出阁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未曾出过家门的女子结婚了,俗称出阁。所以,出阁的意思就是指女子嫁人。

而现在社会中的女子大都独立自强,甚至比很多男子都有见识,即便女子结婚也被称为出阁,但却不是指从未出过家门的女子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正图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4

“出阁”一词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太子的培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其中出阁读书是很重要的一项,该制度是太子专享的,其他藩王是不能有的。

神宗长子朱常洛出阁读书时,时王锡爵为内阁首辅,鉴于隆庆六年十二月万历帝出阁读书时首辅张居正命马自强等编辑《帝鉴图说》以进的旧事,王锡爵嘱咐焦竑收集资料编写《养正图说》作为朱常洛的启蒙教科书。

但是不久王锡爵离职,此事遂不了了之,但是焦竑却依旧用心为之。书成之后焦竑本打算进呈,但是同官郭正域嫉妒焦竑,遂攻击焦竑沽名钓誉,迫使他未能进呈此书。因此,此书并未能够成为光宗(即朱常洛)的启蒙教材,甚为可惜。

扩展资料

出阁简介:

出阁,意思是指民间对女子出嫁、成婚的一个称谓。把在古代阁即闺房,未出嫁的女子都是住在阁楼上的,古代三从四德,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并要求不准与外界的男子见面,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称为“出阁”,相反未出阁就是未出嫁。

过去新娘家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都要办姑娘出阁喜筵,也是姑娘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顿饭,因为结婚以后就是男方家的人了。邀请的都是娘家的近亲、挚友。婚礼当天新娘的父母是不能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因此,娘家就在姑娘出门子前,招待一下近亲挚友。

北京的房山区现今还保留着新郎父母参加婚宴,但新娘母亲不出现在婚庆典礼现场的习俗。当然时下最流行的时尚婚礼都是双方父母、双方的亲朋好友同时到场。双方热热闹闹只需一天就把庆典婚宴办好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正图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17

古代皇子的“出阁”一词是从北宋开始的。

出自《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 。”意思是: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皇子的“出阁”意是离开某个地方去到另外一个地方。

女子出嫁也称为出阁,是对女子出嫁、成婚的一个称谓。把在古代阁即闺房,未出嫁的女子都是住在阁楼上的,古代三从四德,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并要求不准与外界的男子见面,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称为“出阁”,相反未出阁就是未出嫁。

扩展资料:

女子出阁的仪式

仪式1:准新娘偕父母登场。

仪式2:准新郎登场鲜花求嫁。

仪式4:准新郎过关考试。

仪式5:准新郎跪拜岳父岳母。

仪式6:准新郎发表爱情宣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出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2-06
是从明朝开始的。明朝太子的培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其中出阁读书是很重要的一项,该制度是太子专享的,其他藩王不能有。
明朝是个很重视祖制的朝代,出阁读书即承认太子地位是起源于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笃信道教,相信两龙不能相见的传说,拒绝见他的皇子和立太子,但却让他的长子朱载垕出阁读书,并按太子的制度培养。自此出阁读书即承认太子的身份成为名义上的祖制,故神宗朝国本之争时,大臣提议让皇长子出阁读书,即是一种即承认太子身份,又不明确提立太子的妥协方案。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12-06
出阁,汉族民间对女子出嫁、成婚的一个称谓。把在古代阁即闺房,未出嫁的女子都是住在阁楼上的,古代三从四德,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并要求不准与外界的男子见面,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称为“出阁”,相反未出阁就是未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