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桑榆,得之东隅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现在多为指某人在这一方面虽然失败了,却在其他方面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释义】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4

[成语解释]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

[注释]东隅:太阳初升之所,指东方,也指事情开始之时;桑榆,黄昏太阳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终结果。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哲理寓意]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译文:颁布圣旨慰劳冯异说:“赤眉打败,将士辛苦,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

示例:

1、谁知那个旗婆,贼心未死,竟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胆敢又到孝感县境一个大字号店里去,这回他却是恶贯满盈,自寻败露了。

2、谷城之变,我还是不肯怪罪他,仍希望他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然后开始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占领了长安。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刘秀部下),刘秀又丢了长安长安。几经激战,进攻赤眉起义军都失败了,且败况严重,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刘秀部下)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河南渑池礼庄寨)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最终向刘秀投降。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其中有这样几句,“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来,人们引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来比喻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近义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出自一个典故。

典故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译文: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后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示例: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