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盐类的水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1.定义: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叫做盐类的水解。 2.条件:盐必须溶于水,盐必须能电离出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3.实质:弱电解质的生成,破坏了水的电离,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过程。 4.规律:难溶不水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弱弱具体定;越弱越水解,越热越水解,越稀越水解。 (即盐的构成中出现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阴离子,该盐就会水解;这些离子对应的碱或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变化越大;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构成该盐离子对应的酸和碱相对强弱决定,酸强显酸性,碱强显碱性。) 5.特点: (1)水解反应和中和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水解进行程度很小。 (2)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3)盐类溶解于水,以电离为主,水解为辅。 (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6.盐类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因为盐类的水解是微弱且可逆的,在书写其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用可逆符号表示, (2)一般生成物中不出现沉淀和气体,因此在书写水解离子方程式时不标“↓”“↑” (3)多元弱酸根的水解分步进行且步步难,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7.水解平衡的因素 影响水解平衡进行程度最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①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越大,碱性就越强,PH越大; ②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也有影响,移动方向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下面以NH4+水解为例: ①.温度: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右移,水解程度增大。 ②.浓度:改变平衡体系中每一种物质的浓度,都可使平衡移动。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③.溶液的酸碱度:加入酸或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类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若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H+,使平衡向水解的方向移动而促进水解;若加入酸,则抑制水解。 同种水解相互抑制,不同水解相互促进。(酸式水解——水解生成H+;碱式水解——水解生成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