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的起源以及来历什么啊?

请大家说清楚一点.谢谢!

喝粥的起源:黄帝始烹谷为粥。

这句话出自周书,意思是黄帝最早将谷物煮做了粥。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

扩展资料:

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极力推荐食粥养生,认为能延年益寿,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粥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14种医学方剂书中,就有记载服食青粱米粥治疗蛇咬伤;用加热的石膏块煮米内服治疗肛门痒痛等方剂。根据专家考证,这批出土的古医书约编写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粥的文字记载。从以上我国古代书籍中,可以看出粥的疗法是最早的养生保健方法。 食粥可以养生,是有一定道理的。《本草经疏》说:粳米是“五谷之长,人相须以为命者也。”《随息居饮食谱》谓:“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每收奇绩。”《医药六书药性总义》称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中医认为,大多数人病后每每出现机能减退,胃肠薄弱,消化力降低等情况,此时用米粥来调理最为适宜,因为粥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极易消化吸收,又能补充能量。“病后,产后,粥养最宜”确属经验之谈。大诗人陆游可算是一位食粥得益甚多者,相传在他中年时突患胃疾,后受张文潜食说之启发,持之以恒地在日常生活中吃粥,一年后竞奇迹般地康宁体健,恢复如初。故此,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食谱》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首诗,洋溢着陆游对粥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是这位活了85岁的诗人长寿的经验之谈。诗中的“宛丘平易法”,即北宋文人张文潜写的《粥记》中所阐述的食粥养生法:“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腔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自古以来,祖国医学就极为重视粥养,主张在辩证施治理论的指导下,以谷类为主,配以适合其病情的中药、蔬菜、瓜果、禽畜肉类等,混合同煮成“药粥”,予以补体强身、防病疗疾。山西寿阳县有一位老寿星,今年已达到高龄120岁。问其长寿秘诀,她告诉记者说:“一年四季喝粥,而且用瓦罐熬粥。”根据一年四季不同原料熬出各种风味的养生粥,使她保持着青春活力,健康永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7-15
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困,在财主家放牛,他经常挨打受骂,饥肠辘辘。有一次他牵牛过独木桥,老水牛跌到桥下摔折了腿,财主把他关在一间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他饿慌了,发现一个老鼠洞,一挖开发现一个老鼠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什么都有。他就把这些东西煮了一锅粥吃,觉得比什么都香甜。后来,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当年这种粥来,传令御厨用各色五谷杂粮煮成粥进奉,大宴群臣,这一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因而赐名“腊八粥”。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第3个回答  2024-06-10
粥的古老起源,相传万年前
粥,这碗温暖人心的食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早在史前时代就已出现。考古学家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中国遗址中发现了小米粥的残留物,表明那时人们就开始食用粥食。当时,先民们将采集来的野米、野果等食材捣成粉末,再用陶罐盛放清水加热煮熟,便有了最原始的粥。
农耕文明的时代,粥的主食地位
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农耕文明兴起,稻米、小米等谷物逐渐成为人们的粮食来源。粥也随之成为当时的主食。由于谷物易于储存,且烹煮方便,粥食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经》中就有关于粥的记载,可见粥食在周朝时期已十分普及。
汉代以后的粥,养生与饮食相结合
进入汉代以后,粥食的种类和烹饪手法变得更加丰富。人们开始在粥中加入不同的食材,如肉类、蔬菜、药材等,既增加了粥的营养价值,也赋予了粥食养生保健的功效。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多种粥方,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宋朝的粥品盛宴,名目繁多各具特色
到了宋朝,粥食的发展达到顶峰。文人墨客竞相研制和品味粥食,出现了众多名目繁多的粥品,如八珍粥、绿豆沙粥、桂圆莲子粥等,各具特色。宋代文学家苏轼更是粥食的忠实爱好者,曾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明清时期的粥食,融入各地风味
明清时期,粥食文化进一步发展,各地出现了不同的粥食风味。北方地区以小米粥为主,搭配咸菜或小咸鱼;南方地区则以大米粥为常见,加入各式甜咸食材,如红糖、枣子、桂花等。粥也逐渐成为民间节庆和祭祀活动中的重要食品。
现代的粥食,养生与美味同行
进入现代社会,粥食仍然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养生理念的兴起,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粥的健康价值。各种养生粥、药膳粥层出不穷,既满足了人们的味蕾,又为健康保驾护航。粥食也成为异国 cuisine 中的明星美食,深受世界各地食客的喜爱。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26
1、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2、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   
3、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4、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