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了,你的情绪就当然好了。

如题所述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身体不健康也会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不健康久而久之也会抑郁成疾,所以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好好对待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4
健康标准——身体健康十标推——世界卫生组织身体健康十标推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提出了十条标推: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务的巨细。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具体做法:

一、注重健康膳食

1、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

2、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

3、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

4、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

5、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6、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 kg/㎡。

7、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8、足量饮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

9、进食有规律,不要漏餐,不暴饮暴食,七八分饱即可。

10、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钟。

二、养成运动习惯

11、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

12、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

13、中小学生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

三、关注睡眠及心理健康

14、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

15、出现睡眠不足及时设法弥补,出现睡眠问题及时就医。

16、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避免持续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17、学习并运用健康的减压方式,避免使用吸烟、饮酒、沉迷网络或游戏等不健康的减压方式。

18、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适当倾诉与求助。

19、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要及时求助。

20、当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不采用过激的言语或伤害行为,不冷漠回避,而是要积极沟通加以解决。
第2个回答  2020-11-14
当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不论是对来自躯体内部的感觉,还是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必然会伴随着相应的态度和外部表现,如面部表情、声音和身体的变化,具体说就是当听到坏消息时,人们产生悲伤、忧郁的体验,流露出忧愁的表情,易哭泣;相反,当听到一个好消息时,人们产生高兴、欢喜的体验,流露出喜悦的表情,并且会笑这些都属正常的情感范围,适当地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还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喜时则笑,痛时则哭,哀时则悲,怒时则骂,愁时则叹,这种自然的调节能使情感达到相应的平衡但是,如果某种情感超过了一定的极限又不能自制,那么就会对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因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狂怒和狂喜都会引起生理上的一些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等。所以过度的情感是有害无益的。

  盛怒:发怒是一种不良情绪,中医认为“怒伤肝”,实际上怒对身体各系统都有影响。怒不可遏的人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跳腺素分泌量增加,心脏血管处于紧加快,血压升高。此时体内肾张状态。人易怒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遇到可气的事有人怒有人不怒,可见怒是可以抑制的人的性格不同,制怒也需要有相当的修养制怒首先要容人克己有人一点小事稍不如意就暴跳如雷,或事事要求别人合自己的意,否则就怨恨在心,这都是心胸发怒者不一定都对,应容狭窄造成的怨人者易怒,责己者心宽忍别人有不到之处,对别人不能苛责过甚。康德曾说: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总之,戒怒对身心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过悲:在生活实践中,个人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不幸遭遇、挫折、惊恐,以及长时期存在的情感上的压抑、郁闷、悲伤、痛苦等等,都可使人的精神受到刺激,重者可导致人的精神失常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严重的情感抑制、压抑悲伤和愤怒等等,对癌症的发生是有影响的。所以,人一定要能做到不让悲伤的情感淹没自己。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点悲伤是不可能的,但是切记要适可而止,有时还要强迫自己忘掉那些令人悲伤的情景。无休止地悲伤痛苦下去,只会把自己的身体搞垮,没有任何意义。

  忧愁:作为人类的正常情感之一,就象欢乐随喜事降临一样,忧愁往往会伴着不如意的事向人们袭来。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忧愁,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忧愁,只要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难免有忧愁。短暂的忧愁并不可怕,然而总被忧愁所缠绕,一味沉浸在忧愁当中不能自拔,则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走出家门到亲朋好友中去,他们会给你帮助、安慰和鼓励;到美好的大自然中去,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会使你的忧愁化为乌有。人们大都有这样的感觉:高兴时,觉得到处都是鲜花、阳光,生活充满希望、光明。伤时,到处都是荆棘、乌云,区区小事都能引出无限惆怅。所以,时时保持乐观的态度,用美好的眼光看未来的人,才不会被忧愁击倒。

 
第3个回答  2020-11-14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关注我们看得见的东西,而忽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而结果却是,看不到的东西,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好的婚姻关系不是对方能给你多少的物质,而是对方能否让你感觉到愉悦、满足。即使每天山珍海味,如果内心贫瘠、荒凉,那么,富贵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的朋友是“无用”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好的友情,少了很多功利的因素,却可以让你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感觉到人间的美好,人性的光辉。

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对待爱情、友情,把物质、功利放在了第一位,甚至让他们占据了我们生命的绝大部分。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的人生出现了不平衡。物质大大丰足,而内心却是一片荒凉。

最好的养生,是养你的情绪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

为了养生,保温杯里枸杞;为了养生,早睡早起;为了养生,吃各种保健品。我们把重心放在了外界,然而,真正的根源,却在于我们的内心。

喜怒哀乐,与我们的身上的器官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得重病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的情绪不和谐。

而如果一个人得了重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而积极的情绪,那么,疾病也会大大缓解。

我们往往忽略情绪对于身体的巨大影响力。是因为情绪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认为他们不会太多的影响我们的身体。事实上,却是很多疾病,都可以从你的不良情绪找到源头。

最好的养生,是养你的情绪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其实,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只不过,他们对于我们身体的影响,不是那么直接、明显。但是一旦天长日久,情绪的威力,就会显示出来。

一个经常被夸奖的孩子,感觉身体能量满满,精力充沛,看起来更加的聪明。事实上,长期的鼓励,会促进孩子智力的提升,无形的鼓励,会让他们产生质的变化。

最好的养生,是养你的情绪
而情绪乐观、积极开朗的孩子,也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了,也会很快地好起来。

那些自卑的孩子,他们内向、怯懦,不敢争取自己的权益。他们的内心长期被不良情绪包围,很容易生病。得了病,也不容易痊愈。

“相由心生 ”,我们一旦改变了我们的内心,那么,外界的一切,也会随之改变。

与其去寻找各种养生的方法,不如把重心转向我们的内心。只要把你的情绪照顾好了,身体的状况也渐渐会好起来。而当我们身体出现了疾病,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反思了,自己的情绪是否出了问题。只有把情绪养好,才是从根源上杜绝了疾病。
第4个回答  2020-11-14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幸福快乐的源泉。不管是谁,都应该好好守护。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和情绪有关。

所以,坏情绪是万病之源。你的身体健康,取决于你的情绪。

01易怒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爱生气、社会关系紧张,会增加中年人早亡风险,男性更甚。所以,“气大伤身”并非空穴来风。

中医学上,人体有气结气淤一说,生气容易让原来畅通的七经八络变得迟钝,血流回心脏的速度变慢,在某个部位生成病灶,从而为疾患的发生埋下定时炸弹。

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深藏着愤怒的种子,当生气时,我们会倾向相信愤怒是由别人所造成,而将所受的痛苦都责怪到别人身上。

但是如果深入地观察就会明了,造成暴躁易怒的原因,其实是内心那颗愤怒的种子



02焦虑

现代社会焦虑无处不在:孩子为成绩焦虑、成年人为财富焦虑、老年人为健康焦虑、男人为升迁焦虑,女人为身材焦虑。

如果一个人整天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他就不能放松身心,这肯定不利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既然无法预知未来,不如积极地活在当下,专注于营造眼前的生活。不要活在对过去的追悔中;不要活在对未来的担忧中。

03悲伤

“悲痛欲绝”、“撕心裂肺”都是过于悲伤的表现。

抑郁、伤痛,都会沉淀在身体里,就算大脑暂时忘记了,可是你的身体会一直记得。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过度悲伤会引发“心碎综合征”,导致心脏畸形影响供血功能,而引起一系列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并且从长远来看心碎综合征会增加患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