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和唐代的审美标准各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魏晋南北朝:崇尚逸雅之美

  魏晋时期伴随玄学与佛教的流行,出现了多才善辨、飘逸风雅的女性之美。如东晋才女谢道韫就是多才善辨的女性代表。在“竹林七贤”的“林下风气”影响下,飘逸风雅之美成为魏晋时期的主流审美情趣。曹丕称帝后封为皇后的甄氏,不仅姿貌绝伦、气质非凡,而且才智过人,是魏晋时期女性飘逸风雅之美的典型代表。陈后主贵妃张丽华则是“发长七尺,端丽闲雅,飘逸若仙”,是飘逸富丽之美的典范。晋武帝的选美标准是:入选美女必须是出身显贵的未婚女子,而且“美貌、高个、肤白”。宫廷妇女以飘逸富丽为美,民间士族妇女则追求飘逸淡雅之美。

  隋唐五代:崇尚丰腴之美

  隋唐的选美标准仍以“美貌、高个、肤白”为主导,如隋炀帝采选民间童女的标准是“姿质端丽者”。但在盛唐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微妙变化,开始崇尚丰腴肥硕的女性形象,这可从唐代仕女图与雕塑中的妇女形象得以印证。或许这一变化与武则天、杨贵妃都是丰腴肥硕相关联。武则天生得“方额广颐”,宽宽的额头,丰满圆润的面颊,是一位丰满健硕的美女。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则是古代最著名的胖美人,是古代美女中丰腴肥硕、雍容华贵之美的象征。杨玉环还有三姊妹也是丰硕的胖美人。唐肃宗的张皇后也是一位丰腴的女性。唐代集色、艺、才于一体的女性,大都反映在青楼风尘女子和道观女冠身上。唐末、五代时期,其审美观逐渐转为纤弱或病态之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9
根据历史研究,唐朝的确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如果去观赏唐代绘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形象,留给大家最突出的印象,也一定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
丰肥浓丽即丰满、肥硕、浓艳、亮丽;热烈放姿即穿着袒露、自信张扬的表情姿态。从史书中对武则天的描写我们可以断定,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地位,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更是家喻户晓、流传千古的胖美人典范。
显然,唐人与汉代和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欣赏窈窕淑女含蓄内向的审美观不同。这种“另类”审美眼光正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
首先,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第三,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时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绝不单纯是女性体态上的肥瘦,穿着上的遮露。可以说,这种审美取向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理念,所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型的、开放兼容的文化视野。唐人喜爱牡丹,而牡丹的花型正是高贵丰满。唐人塑造的骏马形象都是骠满臀圆。而唐代影响最大的颜体书法更是肥硕、庄严而浑厚。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就会发现,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峻宏伟的,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向往的中心。这一切体现了一个民族进入高度成熟、处于生命力最旺盛阶段洋溢出的蓬勃朝气和高度自信。唐人崇尚并醉心的这种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热烈放姿、开拓进取、积极向上。
(北魏的审美标准确实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