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若无情为何会普度众生?

常说佛抛弃了七情六欲,可是若是无情,又为何普度众生呢?

佛家指的七情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七情六欲”基本上是外界的诱惑,人被这外界欲望的得失所左右,得到喜欢的人或者物就喜欢,得不到就痛苦,这样就谈不上主观能动性,这样的人就不能做主自己,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意,还谈什么选择?故此这“七情六欲”是拖入轮回的绳索,必须得抛弃。凡俗之人哪里有什么真情可言,无非是等价交换,自己认为没有吃亏而已吧!都是“你”对“我”怎样、怎样,“我”对“你”怎样、怎样,这世上哪里有不求回报的“情”呢?若是有,也只有佛菩萨有真情,佛菩萨都已经脱离了轮回,已经具有远离此世界的能力,还回来救渡众生,这种不需要回报的慈悲之情才是真情。我们凡夫之人的眼中,你是你,我是我,而在佛菩萨的眼中已是“你的痛苦当做菩萨自己的痛苦,”菩萨救渡是不需要条件的,故说菩萨是大慈大悲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9
我们经常听到,佛门讲慈悲,其实慈悲就是爱心,但又不同于一般凡人的爱心。

正如楼主所说,没有了种种欲望的爱心,最纯净纯善的爱心,就是慈悲。

慈悲与爱 (共一集) 1997/10/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11-1023

慈悲就是现代人所讲的关怀、爱护、平等、无私的奉献。为什麼用慈悲不用爱心?

爱心世间人容易懂,佛用慈悲这两个字代替爱心,意义很深。

世间人讲的「爱」是出自於情,也就是说从情识里面所生的,是感情的,情爱。情爱,我们必须要晓得是无常的,为什麼?妄心是无常的,刹那在变化,所以从妄心所生的决定不能够持久,这是一定的道理。

而佛讲佛菩萨的爱心是恒常的,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所以用慈悲这两个字。慈悲是出自於真心的,出自於自性的,真心自性,《楞严经》上所讲的「常住真心」,永远不会变的,永远不会变的爱心就叫做慈悲。

以下资料,仅供有兴趣了解本净宗学会的朋友参考:

《给新进的同修 - 初学导引》 http://hi.baidu.com/veeko/blog/item/4925df1662e49e5bf3de3203.html

初接触佛教可能会用到的一些资料 http://hi.baidu.com/veeko/blog/item/8b0dc544333fae44500ffe6b.html

南无阿弥陀佛
第2个回答  2009-10-09
佛教不是无情,是慈悲。
慈悲与爱有何不同?
「慈」,是给予众生快乐;「悲」是解除众生的痛苦。其实都是利益众生的行为,是一体不可分的,因为给人快乐的同时,一定要为他解除痛苦才行。
「爱」,在佛家的解释,认为它是一种占有、一种束缚、一种执著;是众生「生死的根本」、「烦恼的根源」。

慈悲的范围较广大,不但普及一切人类,而且包括其他的生物;爱,通常范围较狭窄,像基督教只爱人类,对其他的动物,则认为是上帝为他们准备的食物。
慈悲,在胸襟上较豁达、较洒脱;爱,则占有欲强,心眼儿较小。像热恋中的情侣,他们的眼中往往就容纳不了一粒小沙子。
慈悲是利他的,为别人奉献牺牲的;而爱虽然表面上是为对方,其实是为了一己之私,骨子里还是为自己著想。

佛家讲慈悲,包括「怨亲平等」、「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见:天华.「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11页)一般世俗讲爱,则含有明显的主观意识,只爱自己喜欢的人,其余则表示厌恶,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就是。又基督教只爱基督徒;对於异教徒则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史上长达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就是明证。

由於「慈悲」与「爱」在佛法上的含意不同。所以佛家一般都说慈悲,而尽量少说爱,以免引起误会与争执。当年张澄基博士在美国对美国人介绍佛法,就因为使用了一个「爱」字(见:慧炬.「什麼是佛法」—「佛法的爱是无限的」),而引起了一场空前的教内大辩论。(这些文章都刊登在「菩提树」月刊上)

佛家不讲「爱」,并不是缺乏爱心的缘故,而是认为「爱」的深度、广度与纯度不够,容易变质;而「慈悲」是出自无私、无我的修养,能够突破利害的冲突与人我的鸿沟,因此能行之久远,不退初心。

根据「十二因缘」的说法: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爱」也是起心动念、盲目追求造业的动力(原因)。(白话解释,见:天华.「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75 —77页)
第3个回答  2009-10-10
楼主 您好

其实不只是佛,本来一切众生,包含我们,就是住在无情中,而就是因为有无情的,才会有有情的。

为什麼这麼说呢?

一切众生都本来具足了与佛无二的自性清净涅盘---妙明真心,而此心本来离见闻觉知,从来就不领受一切法,依著这体性来说,还真的是无情的。但是却无房有情的我们,继续於世间生活,所以有情住在无情中,因为有情的我们要正常的生活於人间,还得靠这个无情的。

所以罗,正因为有个无情的,才能显现出普渡众生的有情之行。
第4个回答  2009-10-10
佛抛弃的是世间情的七情六欲

佛菩萨的情是,“利乐有情”,这个“利乐有情”就是要利益所有众生,对所有人要有感情,使人们欢喜、快乐。
是一种广大慈悲心的大愿力。
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