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亲王”和“郡王”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满语称“ho??o i cin wang”。

贝勒和贝子是清朝授于满蒙贵族的爵位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的简称,比王爵小,比公爵大。对满人一般封给皇族,也有特例。清朝建国之初,满族贵族的封爵十分简单,贝勒等于王爵,其最贵者称为和硕贝勒。太宗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重定制度,贝勒位在郡王之下,其次序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种封爵也颁给蒙古贵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3
亲王、郡王都是王爵,只不过品级不同。

一般来说,亲王都是皇帝的兄弟。

亲王的儿子称贝勒。

贝勒的儿子称贝子。

阿哥则特指皇帝的儿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04

第3个回答  2020-11-29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8
  西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亲王的正室为亲王妃。
  郡王,中国古代爵位名。其名始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亦得封郡王。明代,郡王是亲王无法继承爵位的其他儿子的封号,继承爵位的嫡子封为世子,余子封为郡王。图为明代郡王,郡王妃容像,郡王头戴翼善冠,身穿交领茶色五爪龙袍,束玉带,厚底皂靴。郡王妃头戴七翟冠,身穿大红罗袍,霞帔。
  清代宗室封爵第二级称为多罗乡王,简称乡王、也称之为郡王。
  自晋朝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