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适应问题

一般是在大一新生容易出现,因为他们从以往一个熟悉环境突然到了陌生环境,这时候要适应新环境,还要适应新学生,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学业方面

因为大学生对学业学习和在高中时候不一样,这时候因为没有父母老师过度监督或者是过度教育,完全是以自主学习为主,有一些自主能力比较差孩子,往往就容易出现学习方面问题。

第三、人际关系

大学生跟高中学生不一样,这时候交往都是同龄孩子,大家都是从五湖四海聚到一个学校来,带着不同家庭、性格特征走到一起,这时候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

第四、恋爱

因为大学生正好处在恋爱阶段,有时候各个人恋爱观念不同,有些如果恋爱观念有问题,往往孩子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恋爱失恋时候,出现挫折,当不能正确面对挫折时候,往往会给自己给家人带来很大痛苦。

恋爱和择业关系,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毕业以后可能选择城市,选择省份不一样,这时候恋爱两个人可能就是面临着分离,这时候也会出现问题,这是大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方面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7

大学生心理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正处于一个心理转变的时期,从稚嫩到成熟,这中间,难免会有一些人变得脆弱,变得易感,人生的岔路都会走,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在于引导。

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匀,放松力度不会把控。大学的自主性与自律性给予了学生诸多便捷,但也给自律性差的同学埋下了隐患。大一每天最多8个小时的课,所以就会有一大部分自主时间给予同学,很多人不知道方向是什么,将这段时间用来上网,消闲,游玩,无形之中,将知识淡忘许多。所处大学学习环境与高中及以往学校环境不同造成的心理落差。以上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大学这么松,高中被上课、刷题充满的那种紧张感荡然无存,感觉到时间会这么快的流逝,但自己确确实实没有完成关于学习的任何事情,一种紧张与一种消闲互相抵触。就以上困惑,既出于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不够深入,也出于对“充实”定义的混淆。

对未来的过度担忧。

看到别的同学与自己不同—衣食上的好坏差异,交流时的灵活程度,为人处事时的态度等等。有差异必然就有比较,正是看待差异的态度,造成同学们的过度担忧。他这么(努力,刻苦,有钱,帅,能言善道),都还在不断前进,那我未来怎么能超越他或者说比得过他呢?于此,便产生了心理忧虑。这正是由于同学们没有理性看待生活差异,没有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能力,未来可期,切不可把期望变成失望。

生活环境(日常作息,同学面貌,宿舍环境、氛围等)突变的暂时困惑。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大学生活,有的人来自封闭式高中,有的人来自公立学校;有的人对待大学的期望很高,而有的人对此无所要求;有的人从小未离家,有的人从小独立上学;有的人偏内向,而却处在活泼的宿舍氛围中••••••种种的情况,使得同学们从一个自己已经适应的舒适圈儿,跳到另一个陌生圈儿,这就导致同学们应激性反应,表现出烦躁,忧郁。

情感把控不得当。有听过家长的一句话:去了大学再搞对象。这句话点醒了大一懵懂的心,各个摩拳擦掌。初入感情中,存在着许多细微问题,有的同学对待感情太过重视,为了爱而舍弃学业,有的同学专心致志,用搞对象将自己的生活全部填满,有的同学不断付出,但没有意识到感情是双方的事儿,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一定要意识当前的重要任务。

社会层面接触缺乏。很多学生存在死读书的现象,靠着死记硬背来到交大的校园,没有自己探索或者说是经历过社会的人,这难免会造成学生判断能力极度匮乏,

第2个回答  2022-01-2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障碍即面对明显的生活和环境变化,产生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焦虑不安、神经过敏、轻度抑郁、自责无助、伴失眠,部分有逃学、游戏成瘾、抽烟、喝酒、斗殴等情况。

2.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即在社交场合害羞、局促不安,害怕被审视,不敢演讲,回避社交,极端情况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3.焦虑障碍经常或持续出现过度焦虑,精神上过度担心、惶恐不安;坐立不安、头痛;心慌气短、腹泻、尿频等。

4.抑郁障碍无明显原因的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易疲劳,自卑、悲观厌世,常有“无用、无助、无望”感,伴有脑力下降、活动少、食欲差、失眠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5.进食障碍主要包括两类。厌食症患者总觉得自己太胖,害怕发胖,通过节食、过度运动、服用减肥药等,有意造成并维持低体重,可有明显消瘦、发育延迟和内分泌紊乱。贪食症患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冲动性暴食,之后又因怕胖而禁食、过度运动、抠吐、滥用药物等。

6.强迫症控制不住地出现一种想法、冲动,如总是怕脏、反复洗手,总担心安全、反复检查门锁门窗,反复回忆,强迫性思考无用的问题,自觉没有必要,但是无法控制,给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7.重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均可在青壮年起病。躁狂表现为过分高兴或易激惹、话多、言语夸大、想干大事、忙碌不停等,但多虎头蛇尾;睡眠少、性欲食欲亢进,部分伴幻觉妄想。精神分裂症通常在青壮年起病,表现形式多样,通常有幻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情感反应不协调等。

第3个回答  2022-01-21

进入大学时,心理发展中难免会问题,会产生不好的情绪。其中有些问题却是在生活中很常见,下面由我来讲讲吧。

    环境适应

特别是大一新生,结束了高三的束缚,终于来到了大学。大学生因为环境适应,问题会出现很多。有一些学生之前都是走读的,现在变成住宿生,可想而知,大学距离家里远,有一种想家的感觉。环境面积大,而且很陌生,觉得距离校门口很远,容易迷路。还有学习方式,大学跟高中不一样,高中课程是固定的,到了大学截然相反,课程有课的时候一定要去上课,没有人会催促你去,但是要靠自觉。没有学习目标,整个大学生活就这样白费了。

    谈恋爱

很多学生喜欢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有一些是恋爱新手,以为谈完恋爱就可以结婚了。对于恋爱这个词,只是男女生之间相亲相爱,互相爱对方。但是由于缺乏恋爱的优秀经验,一些学生毕业时候分手了,就这样可惜了。谈恋爱开花结果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

    学习负担

来到大学是要学习的,任何科目都不要挂科,学分一定要修满。上课一定要出勤,算平时成绩。还要期末考试,目的是总结这学期的学习情况。还要面临考证,例如: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等,考证前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才能把证书拿到手。

    毕业求职

到了大三或大四,面临求职。求职担心碰壁,没有过多的专业经验。没有规划好自己的工作目标,在面试、笔试感到很紧张,担心自己录用不了,否则只能在家里蹲或者是升学深造。


结束语:

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最好对症下药,跟班主任、辅导员沟通,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在大学期间,一定要跟同学和谐相处,适应大学环境,做好学习规划,谈一场好的恋爱,不要因为心理问题而影响美好的大学生活!

第4个回答  2022-01-21

1.焦虑问题


大学生其实压力很大,从现代的很多新闻还有数据我们应该也能看出来。有一些非常常见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也经历过,就比如掉发和失眠。大学生压力大很容易焦虑,就很容易反映在身体上。


2.适应障碍


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容易发生在大一新生的身上,以及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身上。大一新生,大多是远离父母,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的求学。朋友,父母,甚至是饮食风俗都和自己之前生活的完全不一样,难免会产生落差感。也包括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也相差过大这样一些因素的存在。因此对于一些本身适应能力就不太强的学生而言,这时候他们就很容易产生适应障碍。


3.情感问题

大学生谈恋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恋爱都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会有一点问题。很多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还不太成熟,他们很容易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但是一旦遇到问题,又往往没有准备,导致自己难以承受。另外,在大学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学之间相互影响,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了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于是形成心理落差,情绪不稳定。有的失恋后长时间在痛苦的情绪中,难以自拔,荒废了学习,整个人颓废堕落,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情感失落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诱因之一,这个心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4.人际关系交往问题

大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所以在大学中的人际关系很容易困扰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就是宿舍里室友关系,社团中的交往关系,班级同学的交往问题。大学生的经历毕竟不多,所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分歧矛盾,很容易怀疑自己,让自己深陷困扰之中。长此以往,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害怕与他人交往,也会造成自己的不自信甚至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