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儿童思维的发展

如题所述

瑞士心理学巨匠让·皮亚杰,以他的智慧和贡献在儿童思维发展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印记(出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他的理论犹如明灯,照亮了儿童思维的三个关键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以及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他的著作和研究影响了全球数代心理学家,赢得了无数荣誉的肯定。



直觉行动思维,是幼儿早期思维的基石,0至2岁的孩子主要通过直观的行动解决问题。例如,通过拖动布来触及远处的玩具,这展示了他们对客体感知的深度和动作的运用。皮亚杰指出,这个阶段有两个显著标志:无需明显动作就能解决问题,以及延迟模仿的能力,即模仿消失一段时间后的行为。这一阶段,幼儿开始理解空间关系,时间顺序,因果关系,以及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如通过伸手抓取理解物体位置。



皮亚杰强调,幼儿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概念,即认识到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仍然存在。这个过程贯穿感知运动阶段,如藏猫猫游戏中,幼儿开始理解消失的物体的持续性。然而,直觉行动思维也限制了他们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思维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具体形象思维,在2至6、7岁的阶段主导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基于事物的直观形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阶段的幼儿,如前运算阶段,开始摆脱同步动作的依赖,但仍受具体事物的视觉影响。皮亚杰区分了前概念阶段和直观阶段,前概念阶段的幼儿表现出泛灵论和自我中心的特性。泛灵论让他们赋予无生命物体生命,如将摘下的植物视为有生命,而自我中心主义则限制了他们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展示了幼儿无法理解自己与他人视角的差异,直到6岁左右才开始有所理解。而不可逆性和守恒概念的缺失,如数量守恒和体积守恒实验,揭示了他们思维的局限性。



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幼儿6至8岁时出现。这时,幼儿开始理解逻辑的可逆性,如认识到减去和增加相同数量后珠子总数不变。去自我中心化的能力也在增强,他们能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如能理解“三山问题”。同时,幼儿开始关注物体的多个属性,如重量和大小,并理解这些属性之间的独立性。他们也开始运用逻辑原则,如不变性和等价原则,这是抽象思维的重要突破。



皮亚杰的理论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精密阶段划分,为教育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并引导儿童认知发展的宝贵框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