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是不是有一种最简化的字 谢谢

如题所述

七十年代的“二简字”,到底是个啥?很多人的姓氏,因此而改变



中国的汉字自诞生以来,一直都在做“减法”。从金文到篆字,然后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为了行文方便和大规模普及,进入二十世纪后,汉字进行过三次“简化”。

其中一次在民国时期,另两次就是解放后的“一简”、“二简”。简化后的汉字给国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也新增了一些不便。


比如汉字“二简”的失败过后,一些中国人的姓氏被长久地改变了,反而替生活增添了不少的笑话和麻烦。

一、“二简字”的来历

进入二十世纪过后,中国最早提出汉字“简化”的人,是五四时期的钱玄同。当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文化界的有识之士为了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绞尽脑汁。

包括鲁迅、胡适等在内的一大批专家和学者都认为:欲救中国,必先废除旧有的方块文字,使汉字拉丁化。但是,汉字拉丁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于是,在1920年,钱玄同率先在《新青年》上提出汉字简化。后来,胡适等人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他们甚至认为,“十画以上的汉字,都应该被简化掉”。

在这种呼声推动下,民国教育部1935年公布过一批“简化字”,其中就有后来我们死活都找不到的那个《机器猫》中带“口”字旁的“当”,它是“当”的民国简化版。


不过,这一批简化字在第二年就被国民政府废止了。随后抗战爆发,汉字简化的事情就搁置了下来,直到新中国成立

五十年代初,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大批有文化的人才。办扫盲班,普及识字率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在1956年,《人民日报》公布了第一批简化字,就是俗称的“一简字”。

其中有515个字,以及54个偏旁。到1964年为止,一共公布了二千余个“一简字”。“一简”推广成功后,相关部门急于求成,又在汉字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于是在1975年,国家又花了两年捣鼓出了“二简字”。结果步子迈得太大,最终导致了“二简”失败。1986年6月,“二简字”被正式废除。

从1920年钱玄同提出汉字简化方案,到1986年汉字“二简”失败。当中半个世纪里,至少有五十年的时间,文化界将汉字拉丁化、拼音化的呼声一直很高。


因为考虑到汉语至少会拼音化,所以在进行“二简”的时候,于是在繁变简的过程中,更加简单地进行了“同音字”合并。

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汉字的表意偏旁,普通人看到“一简字”还能猜出他的繁体字,看到“二简字”直接就懵了,根本无从联想。

二、那些被“二简字”改变的姓氏

比起一些文言词和生活用字的改变,更让人觉得不适的是“二简”改掉了一些人的姓。据说改动最多的就是“萧”这个姓氏,“萧”本来是中国的一个大姓,他和“肖”是两个姓。

当时国内姓“肖”的人丁单薄,结果因为“二简字”的出台,全国90%以上的“萧”氏都变成了“肖”家人。但是在港台,你几乎找不出一个出名的“肖”姓人。

另外被改动的,还有“阎”姓改成了“闫”,“留”姓被改成了“刘”,“傅”姓改成了“付”,“丘”姓被改成了“邱”,“潘”姓也被改成了“泮”。

“闫”和“阎”有人说是同一个姓,也有人说和“萧”跟“肖”一样,本来就是两个姓。而“潘”这个姓被改成“泮”,就相当离谱。


“傅”改成“付”还会闹出大笑话,因为当时的简化字把“副”简成了“付”。要是你准备给一位姓“傅”的局长时打报告,你在报告上写“付局长”,岂不是直接给别人降了级?

这样改动过后,这些“二简姓氏”被留在了户籍或者身份证上,虽然可以找公安机关进行修正,但是有一些老人懒得去改,时间一久就要出问题。

各种证明文件上的姓氏不统一,遇上房屋拆迁需要公证时、或者需要出国留学办证明文件时,就会带来极大的不便。

不过,现在也有很多的网友说“肖”改“萧”,几乎是百分之百可以办成。但是,就是不知道“刘”改“留”和“泮”改“潘”这种看起来比较玄乎的,有没有那么简单。

三、那些还在使用的“二简字”

其实,简化汉字的确是对汉字的普及有很大的贡献。

特别是“一简字”,它事实上是近现代中国学者在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遵循汉字的自然发展规律,从古代常用字中提炼出来的,本身就有群众基础。


“二简字”违背了汉字演化的自然规律,最后失败了。但是它被废止后,一些“二简字”仍然在民间通行。

比如“橘子”的“橘”字,在许多七八零后那里,小时候一直是写成“桔”的。后来才发现,它在作为水果种类名称的时候,只能写成“橘”。不过,老一点的人基本改不过来了。

还有“圆”字,“二简字”把它和“元”合并了。人民币中的一元、两元的元和“圆”就是通用的。除此之外,还有“账”和“帐”。“停”的“二简字”是“仃”,许多地方仍然在用。

结语

“一简”汉字非常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在被公布之前,经过了相关部门五年论证。更是因为它直接是从古代“草书”和习惯用的“破字”中取材再加以改造,集中了自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半个多世纪学者共同研究的成果。

“二简”汉字方案出台比较草率。1975年提出草案,1977年就公布了。推广效果不好,所以最终被废除了。不过,由于影响到一批人的户籍和身份信息和各种档案,改动起来比较麻烦。于是部分人的姓氏,有可能永久地被改变了。


姓“肖”的据说很容易改回“萧”,姓“潘”的人,也必不甘心一直姓“泮”,因为后面这个姓氏仿佛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家中有老人仍在使用,后辈也必将改回本姓。

只是姓“留”这种小姓的人,被改成了“刘”这个大姓。要改回来偏僻、冷门的姓氏只怕没那么容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6
二简字吗? 我觉得你没有说的很清楚 讲实话现在用的汉字也不算是最简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