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是怎样被培养出来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25
坏孩子”一提纯粹是一己之见,不科学、不客观、不全面!即使是“坏孩子”,但经家长和教师及时合理教育和培养后成为有用之人、出色之人和成功之士的,在古今中外也确实大有人在!

中国古代的周处,年轻时经陆机和陆云的点化和教诲,由为害乡里的一霸成了“周处除三害”的佳话;当今的马云年少时义气十足,常帮朋友打架而受伤曾缝过13针。但他具有看准的目标决不轻易放下的“一根筋”的精神,和虚心接受教育培养,一跃成了当今中国网络电商界的领军人物和世界商界的大佬,对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对所谓“坏孩子”的培养手段和方法其实有三种。其一、是本性善良并不坏的少年,外看有点玩劣,言行不大谨慎,在有些爱戴着有色眼镜视人之辈眼里看不顺眼,就将其妄议为“坏孩子”。其实这是偏见;其二、是性情直爽爱动爱玩的少年,平时在交往中快言快语、重言重语和大大列列习惯了,或许在无意中得罪了某些人而被不实夸大和传讹成了“坏孩子”。其实这是“一厢情愿”;其三、有小摸小偷行为的小孩,确实做了对不住他人的事,有些短视之人就认为“一塌糊涂”、“不可救药”。这其实是不客观的短视观。

以上三类型的“坏孩子”并不坏,只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表现出的让一些人看到的表面不顺眼而已。但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及时正确的调教,经改邪归正后其进步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第2个回答  2020-12-25
01
兴趣培养。
孩子学习成绩好最大的原因是孩子是否喜欢这门功课。
具体包含以下原因:喜欢这个老师,喜欢课堂氛围,喜欢被表扬,喜欢激励制度(积分卡),喜欢同学,喜欢课堂上的某个故事......有时候孩子进步是很偶然的,老师的一个眼神,家长的一句不经意的鼓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这就是兴趣培养的巨大魅力,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喜欢,愿意没日没夜投入去专研出来的。学而思的辅导班一周只有3个小时,只能给学生培养兴趣和明确重点,大量的提升是需要学生自己喜欢,愿意花功夫才行的。

02
升学培养。
兴趣培养会使学生能够沉下心来专研进去,但如果重点不够明确,又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明确的方向,很多好孩子会钻到牛角尖里的。这样的学生运气好的会变成陈景润,去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运气不好会变成孔乙己,专注于茴香豆的“茴”的四种写法。
所以我们家长都是务实而目标明确的:重点中学,名牌大学。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中华5000年文化,历来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化。其实不止大陆如此,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比大陆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形成了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东方文化。

03
品格培养。
根据台湾研究,其历年高考状元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极少,09年大陆热炒调查过去30年高考状元,其结果也是如此;与此对应的是我们培养的超常儿童进入大学不适应大学生活,中科大少年班宁铂出家;更为让我们警醒的是是北大清华等顶级高校频频出现学生跳楼自杀的事情,以及让我们触目惊心的马加爵事件等。
与这一系列事件对应的是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学的俞敏洪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机构新东方,他班上成绩前几名的学生都在为他工作;另一个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杭州师范学院的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并购了雅虎中国——成绩差不代表成就差。
这一系列的事件折射出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过于重视短期成绩,孩子的分数和排名,对孩子品格的培养不闻不问,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承受压力。很多成功学研究表明对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智商,甚至不是情商,而是韧商,接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20-12-25
“妈妈,我想要你给我放动画片是因为我怕爸爸找不着消防动画片”
“妈妈,我要奶奶站这里是因为公交车是在这里停的”
最近多多在表达他的要求的时候,总是能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欣喜万分,要知道他以前的话风都是这样的:
“我不要爸爸给我放动画片,我就要妈妈给我放动画片”
“我不要奶奶站那里,我就要奶奶站这里“
听着就很不可理喻,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是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及直觉思维的特点导致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各种事情和经历,而且他们认为并相信别人的观点、想法和情绪体验和自己都是一样的。同时他们又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毫无理由、固执的要求常常会招到家长的反对和拒绝,家长的反对必然导致孩子的哭闹。解决这样的冲突并最终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了解问题所在,然后鼓励他们提供解决方案,最后一起评估可能的结果。
你的想法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交流想法,提出问题。
当孩子提出看似无理的要求的时候,不要着急说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想法被人拒绝了,会不会情绪低落。我们需要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很多时候他们看似无理的行为背后都是美好的愿景。
“我就不让妈妈喝茶”
“我就要把椅子放倒”
有一天,多多死活不让我喝茶。后来了解他是怕我老,因为爷爷那么老他天天喝茶
有一次,多多一定要把椅子放倒,别人坐一下都不行,因为他想让椅子躺下了休息一下。
在知道他真实想法之前,觉得他实在是无理取闹。而了解之后是如此温暖。
而让一个3、4岁的孩子说清楚他们的想法不是很容易的事,特别是我们常常一开口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把椅子全放倒。这是因为我们认为有果就有因,这些因果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3、4岁的孩子并不是那么好理解的。因为他们还处于直觉思维阶段,他们通过表象而不是推理进行思维,理解因果关系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多多看到爷爷每天都喝茶,所以他就觉得喝茶会老。
所以我通常会换一种说法,
“能告诉妈妈你的想法吗?”
“能告诉妈妈你在做什么吗?”
“能告诉妈妈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如果他自己无法表达清楚,我就帮他描述:
“你把椅子全放倒,因为这样看起来像工地?”
“你把椅子全放倒,因为你想搭一个铁路?”
而这样的讨论,就会让他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描述出来。
最后我会跟他说:
“下次告诉妈妈你的想法好吗?这样妈妈就知道原来你是想让椅子躺下了休息。”
这样坚持了半年,现在他很多时候都会跟我讨论他的想法,而不是直接提需求。
你有什么好主意
想法表达了,也就清楚了问题的根本,接下来就要鼓励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比如还是椅子这件事
我就问他:“多多宝贝想要把椅子放倒让椅子休息,可是妈妈好累想坐一会,那怎么办,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然后他就想了好多办法:“比如妈妈可以坐地板上呀” “可以坐沙发上呀” “等椅子休息好了再坐呀”
当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后,其实负面情绪也通过这个出口宣泄的差不多,这时候你再跟他说你的想法,常常都能被接受。但是为了鼓励他想办法,只要他的建议合理我都会认可他的解决方法。
而通过自己的思考,他们也会发现自己的一些要求是行不通的。
比如有一次他一定要把贴纸贴在书架后边,可是书架根本就挪不动,我就问他:你有什么好主意没有?他自己想了半天没想出来,最后就不再坚持。
你的好主意好不好?
解决方案提出来了,我们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预演下可能的结果,然后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他们如何做选择,也让他们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评估这些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只讲事实,不能为了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进行吓唬、误导和欺骗。
同时不要过多得指正孩子的观点,这会让他们对自己的想法不那么自信,而孩子只有认可了自己,才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他们的观点很重要。
第4个回答  2020-12-25
1、 教育始于家庭,孩子要先从家庭学校顺利"毕业"

在家庭这所学校中,扮演教师角色的是父母,主要课程是培养习惯和态度,使用教材是父母的言行举止。这里所说的态度,是指孩子最初形成的对待他人的态度,比如喜欢跟小朋友一同玩耍,对新事物保持好奇等……还有对学习的态度,比如乐于吸收新知识,主动性强等等。



至于在上学前认知了多少汉字和英语单词,会做多少算术题,这些是很重要,但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在后续的学校教学中都能习得,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习惯和态度决定了孩子在家庭学校的毕业成绩,对他日后在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巨大。家庭教育决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相反,孩子在学校所表现出的差异,侧面反映了其家庭教育的成败。

2、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的优缺点都可从父母身上找到痕迹

要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就要先改正自己的陋习,以身作则,孩子的行为无论好坏多多少少都受父母的影响,都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父母对后代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这是家族文化基因复制和传递的结果,父母的言论行为,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潜在影响",于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与品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是反映家长德行的一面镜子"。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是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所谓的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指的是社会通过家庭或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家长的品质和教育决定了孩子的品性和修养。

3、孩子未来的幸福取决于家庭关系

婚姻是家庭的重要基础,美满的婚姻、恩爱的夫妻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成功的婚姻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和安全感。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夫妻关系和睦、家庭成员相亲相爱的环境。

生活在婚姻美满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会更加优异,负面情绪和行为问题也更少。夫妻恩爱不仅有助于营造一个幸福的氛围,使孩子享受到充足的爱,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爱心、体贴、善良、包容等优秀品质。

家庭教育是当代父母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只有足够重视,孩子才能往希望的方向发展,如果一味地忽视和无所谓,那么你的现在就是孩子的将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20-12-25
“问题学生”的产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是父母给他上了颜色,这幅画画的不好看怪谁呢?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有问题怪谁呢?所以,所有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只有父母改变了,孩子才会改变,因为你们是一体的。真心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觉醒,都能好好看看这两个节目,能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圣贤的教育教导,生一个好孩子,教出一个好孩子来啊!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他照出的就是这个家庭存在的问题——亲子教育问题,夫妻关系问题等等,愚蠢的父母不懂对照并改变,智慧的父母懂得反省并改变,很多父母发现孩子有问题后,怪孩子的怪孩子,怪学校的怪学校,怪老师的怪老师,怪社会的怪社会,就是不懂得反思自己。孩子是自己生的,能不能不要找一大堆借口和理由来推卸自身的责任?

当孩子出现迷失的行为,例如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性情绪时,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间夫妻关系的失衡或模糊。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依赖、易结交坏朋友时,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双重标准、夫妻关系分裂、在家中缺乏归属感。不管孩子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其背后无非都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得到父母的爱。而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叛逆行为,都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渴望改变从小到大被父母安排的现状,他们希望过不一样的人生。中国的大部分的父母,他们以爱的名义去安排孩子的人生,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乃至于自己年轻时没完成的理想也强加在孩子身上,从来没有尊重过孩子自己的想法,没问过孩子喜欢什么,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相违背时,他们就限制孩子打压孩子,最后孩子只能通过反抗来表达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