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是多少岁,古称知命之年是指多少岁

如题所述

知命之年是指五十岁。

1、释义: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2、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释义: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

3、用法:作宾语;指50岁,用于男性

4、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知命之年以致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1、花甲:指60岁。

2、古稀:指70岁。

3、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4、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春秋时期《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5、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战国《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6、耄 :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7、耋:年八十曰耊。

8、耄耋:七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

9、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命之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5
知命之年:讲的是孔子最高做到宰相摄政,后来与政敌政治观点不和,无奈辞官。然后到处奔波他国谋职,结果没有人要他,又或者是他执政观点在当时理想太大过于现实,以致无法实现。孔子直到折腾到了50岁还是没人要他当官。后来自己想想还是找点事做,于是回到梁国整理过去杂七杂八讲的经典语录,这才有了后来论语流传后世。
第2个回答  2017-02-10
五十知天命
第3个回答  2017-02-10
一、知命之年的名词解释:
知命即知天命,意思是懂得天命,源于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论语》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故“五十而知天命”其实也是“五十而畏天命”。
知命之年也被称为“天命之年”,知天命的意思即是懂得天命,也指学有所成,现今人们多用“知天命”或“知命之年”来指人到了五十岁。
二、知命之年的出处:
《论语·为政篇》中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来作为年龄称谓。知命之年即五十岁。
三、知命之年的健康知识:
1.忌烟酒。不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不宜饮酒过度,更不能吸烟,更别说知命之年的半百老者了。
2.忌劳累。知命之年的人抵抗力会明显下降,弱过度劳累,很容易积劳成疾。
3.忌忧愁。知命之年的人若常常沉浸在忧愁里,将会加速衰老。
4.忌懒惰。知命之年的人若不注意运动,健康状况将急剧恶化。
5.忌动怒。经常动怒的人会伤害心、肺、肝等重要部位,对知命之年的人来说尤为明显。
四、其他年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也叫“总角”
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女
及笄: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也叫“加冠”
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也叫“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也叫“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