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1、背景

  财政的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各地怨声不断。农民由于没有生路,纷纷揭竿而起。同时,外敌的侵扰给北宋政权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北宋建国以后,就与东北边境的契丹族和西北边境的党项族连年发生战争,由于北宋政治腐败和军队软弱涣散,虽然耗费了巨额的财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败告终。庆历三年(1043年),以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历经一年即告失败,并未改变这一严峻形势。

  宋神宗即位后,大宋王朝虽然表面上一派繁荣,其实内部已经蕴涵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农民丧失土地,兼之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出现了立国以来少有的财政赤字,“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2、失败原因

    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

    新法的“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的丧失

    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政策执行不力。

    用人不当

    变法派内部分裂

    保守派强烈反对

  3、评价

  王安石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按照传统的评价,王安石变法之“急政”或“苛政”本身有问题,引起激烈的“党争”所以导致北宋的灭亡。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转机出现在近代,当时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遂使商鞅、王安石等都得到肯定的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08
背景是北宋整个国家冗官、冗兵、冗费,国家不堪开销;征收大量税赋,百姓负担严重,农民起义自北宋建立就没有消失;官僚、世家大量兼并土地,农民没有土地;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威胁,岁贡加大对百姓的征敛。
原因是王安石操之过急,不在乎他人感受;任用的多是小人,为了讨好皇帝和王安石,弄得民间怨声载道;伤害了世家大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皇帝的犹豫不决;对于不支持自己的官员,无论是有识之士还是奸佞小人统一贬谪外地。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08
一、背景
背景一:社会矛盾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2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背景二: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一:积弱
原因:1北宋政府为了防范武将实行更戍法,频繁调动武将,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削弱军队战斗力
2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北宋政府荒年募兵,招募流民当兵,军队战斗力下降
3北宋以步兵为主,根本就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4武器生产管理混乱,影响军队战斗力
表现: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斗争中常常失败
二:积贫
原因:1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相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北宋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2冗兵: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增加
3冗费:冗官,冗兵就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对外赔款,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二、失败的原因:
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
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
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受到时人抨击。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下列可就四方面论之:
(一) 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在变法的反对阵营中,有一大批的知名人物,而其中的精英部分,在经过足够的宣传说服后应该是可以被吸收进变法阵营中的。
(二) 政策执行不力——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材推行新法
(三) 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例如,苏轼本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的很多正确的意见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纳。
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终于掀起一次更大的变法活动。 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新法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他只是一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第3个回答  2010-04-08
像这种大事件的事情,百度百科里基本都有,你搜下就知道了,问的话还要等回答,很浪费时间的。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8225.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