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可知论者

赫胥黎提出了不可知论而在哲理上,不可知论者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不可知论者是认为人类不能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哲学家(或普通人)。

不可知论者同可知论者相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根本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就是唯物主义(者);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者)。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精神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就是可知论(者);

凡是认为人们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或不能彻底认识现实世界的,就是不可知论(者)。

它与可知论相对,是一种哲学的认识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客观规律,排除社会实践的作用,可世界是客观统一的,未经实践即进行先验判断即自我否定。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

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予以否定,排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扩展资料:

在哲学上信奉休谟和康德不可知论的一些自然科学家,如赫胥黎和H.L.F.von赫尔姆霍茨等,在自然观方面承认自然界受客观规律支配,不承认任何外来干涉。因此,恩格斯指出:他们的不可知论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不可知论流派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意义予以否定,高举不可知论。实证主义者H.斯宾塞和A.孔德等都是休谟主义者。新康德主义则极力高举康德的不可知论。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等流派都高举不可知论,借以对唯物主义进行批判。

感觉是意识内外的屏障,以此批判理性神学,曾经在哲学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它还对机械论和独断论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本质和现象、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对认识论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不可知论指出感觉是意识和外部世界隔绝的屏障,用人类认识界限的相对性论证人类认识能力的绝对界限,因而是与辩证唯物主义相左的。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可以与客观实际相符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的领域。

恩格斯似乎感到,费尽心机去证明宗教不存在不仅没有什么意思,而且是浪费时间。对于他和马克思来说,宗教除了是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现象外,只不过是一种愚昧之谈。

对问题不置可否,或者承认只宗教是一种不可证明的可能性的不可知论的态度,看来是不足引起他们认真对待的。

他们把宗教改革运动看作是“革命”的运动,因为它表现了新阶级对封建制度的挑战。而且从长远来看,由于旧教会的被推翻为知识阶层的逐步世俗化开辟了道路,宗教也就越来越被看作纯粹是私人的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可知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1
不可知论的定义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不可知论”一词是英国生物学家、休谟主义者T.H.赫胥黎在1869年提出的。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人。
  不可知论思想因素早在古代怀疑论者那里就已经有了,但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理论则出现于18世纪的欧洲。欧洲哲学史上从古以来就存在的实体与偶性、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等对立关系的探讨和研究,但在形而上学范围内长期得不到解决。18世纪,自然科学还不够发达,关于自然事物的知识比较零碎,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促使一些哲学家提出猜想,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不可认识的物自体。D.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把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是I.康德。他承认物自体的存在,但是又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
  在哲学上信奉休谟和康德不可知论的一些自然科学家,如赫胥黎和H.L.F.von赫尔姆霍茨等,在自然观方面承认自然界受客观规律支配,不承认任何外来干涉。因此,恩格斯称他们的不可知论是“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许多流派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意义,鼓吹不可知论。实证主义者H.斯宾塞和A.孔德等都是休谟主义者。新康德主义则极力宣扬康德的不可知论。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等流派都宣扬不可知论,借以反对唯物主义。
  不可知论认为人类不能把握到感觉以外的东西,以此批判理性神学,曾在无神论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它还批判过机械论和独断论,揭露了认识过程中存在的本质和现象、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对认识论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隔绝的屏障,用人类认识界限的相对性论证人类认识能力的绝对界限,因而在根本上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证明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可以与客观实际相符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的领域,从而彻底驳斥了不可知论。
  恩格斯似乎感到,费尽心机去证明上帝不存在不仅没有什么意思,而且是浪费时间(参考《反杜林论》第1编,第四章)。对于他和马克思来说,宗教除了是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现象外,只不过是一种愚昧之谈。对问题不置可否,或者承认上帝只是一种不可证明的可能性的不可知论的态度,看来是不足引起他们认真对待的。他们把基督教改革运动看作是“革命”的运动,因为它表现了新阶级对封建制度的挑战。而且从长远来看,由于旧教会的被推翻为知识阶层的逐步世俗化开辟了道路,宗教也就越来越被看作纯粹是私人的事情。
  马克思在1854年中写的一篇关于《宗教权力的衰落》的文章中指出,自从宗教改革运动以来,知识分子“分别地开始解除各种宗教信仰对自己的束缚”;在法国和各新教国家中,哲学在18 世纪取得支配地位。在马克思的眼里,自然神论跟不可知论十分相似,它们都是一种抛弃旧教条的便宜方式。带来重大而肤浅变动的法国革命使上层阶级感到震惊,它们同在1848年的动乱中复活的各教派结成公开的联盟;但这在当时就已不足为虑了,政府承认基督教会的权威,这样做只不过是更为方便而已。马克思用1854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为例描绘了这种情况,由于英国和法国站在土耳其一边,新教和天主教的教士不得不为异教徒战胜基督教同伴而祈祷,他认为这将迫使教士在将来更成为政治家的工具。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在19世纪中叶移居英国的有教养的外国人,对于他们所看到的中等阶级对宗教着迷的现象感到惊讶;但是当时世界各国的影响已经来到,从而产生了一种被他叫做“开化”的效果。像坦尼森和阿尔诺德这样的诗人以悲伤语调描绘信仰衰败,却以一种喜剧的光芒激发了恩格斯。恩格斯在1892年写到:不可知论几乎受到同英国国教会一样的尊敬,比救世主的地位高得多;用朗卡郡的一个富于表现的字眼来说,不可知论是“羞羞答答”的唯物主义(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86页)。恩格斯接着论述了不可知论对事物或因果关系真实性不确知的哲学意义。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沿着这种思路运用这个术语的,特别是列宁在1908年跟经验批判主义进行论战时,极力论证马赫及其实证论学派的新奇观念只不过是从被恩格斯批判为有害的不可知论的休谟的老观念中派生出来的。在列宁看来,既承认我们的感觉有一个物质的来源,但又把它们能否给予我们关于物质世界的正确信息看作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只是玩弄字眼而已。
第2个回答  2017-08-28

1、不可知论者的基本定义

    不可知论者是认为人类不能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哲学家(或普通人)。

不可知论者同可知论者相对立。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根本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就是唯物主义(者);

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者)。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精神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就是可知论(者);

凡是认为人们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或不能彻底认识现实世界的,就是不可知论(者)。

2、不可知论者的典型人物

世界上有两个著名的不可知论者,一个是英国的休谟,一个是德国的康德。

①英国哲学家休谟

休谟(1711—1776)出生于苏格兰贵族家庭。在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后来成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曾任驻巴黎大使馆秘书、代理公使,副国务大臣。

休谟主张除知觉(印象、思想和观念)外,一切都不可知。

②德国哲学家康德

康德(1726—180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生于东普鲁士一个马鞍匠家庭,哥尼斯堡大学哲学系毕业。据说他一生未离开过哥尼斯堡,每天准时到户外散步,当地人纷纷对钟。

康德把人的认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理性要求把握绝对的统一体即世界、灵魂和上帝。而这三个“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21
“不可知论”一词是英国生物学家、休谟主义者T.H.赫胥黎提出的。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的人。
第4个回答  2013-09-21
知道有这么个东西,b不知道存在的原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是我的感觉)